人到中年,千萬不要入戲太深

來源:視覺中國
行未果,假象苦難愁不展
《反焦慮思維》一書中,瑪莉向心理醫生求助,說自己常常在午夜夢醒後,心臟怦怦亂跳。
原來這一切都源自於她在生活中,一直被焦慮所困擾。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她不知如何與他們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光;
面對丈夫隨時可能會失去工作的風險,她擔心自己將會成為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
這些憂慮,使瑪麗變得精神萎靡不振、身心疲憊,每天都為尚未發生的事而擔憂,沒有餘力過好當下。
面對生活的困境,多往好處想,你才能衝破黑暗的桎梏,迎來新的轉機。
著名小提琴家歐爾布里在一場大型音樂會的演奏過程中,突然發現手中的小提琴弦斷了一根。
但他遲疑了一瞬,又像什麼事都沒發生,繼續演奏,而且音樂會也舉行得十分順利。
直到音樂會結束,觀眾才驚訝地發現歐爾布里手中的小提琴,居然少了一根琴弦。
歐爾·布里在面對大家的詢問時,冷靜地回答:“只是斷了一根琴弦而已,我還能用其他弦繼續演奏。”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戒掉多慮。
正如《當下的力量》所說: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發生在過去,也沒有任何事情會發生在未來,所有的事情只發生在當下。”
遇事多往好處想,便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邁過一道道難關。
來源:視覺中國
事已畢,過往仍在腦中演
作家張小嫻曾說:
「小時候,假使記性不好,是會挨罵的,然而,當你長大後,才會發現,有些事情能夠忘記,是幸福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會越來越有限,心裡裝下太多煩心事,自然就騰不出地方裝開心的事。
然而,很多煩心事其實都是自己內心一再糾結而產生的。
曾看過一位網友的故事。
一年前,他因公司競職失敗而一蹶不振。
在接下來的時光裡,他每天都在反覆回顧自己失敗的原因,認為他在公司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後來,他甚至開始整夜失眠,整個人變得鬱鬱寡歡。
直到有一天,5歲的女兒突然走到他面前,拉著他的手說:
“爸爸,給我搭建一個積木城堡好不好?”
但當時的他哪有心情去搭建一座城堡,但為了讓女兒開心,他只好勉強答應。
就在他專心搭建城堡的過程中,他居然完全忘了那件令人煩惱的事。
當他把搭建好的城堡遞給女兒,看著她開心的樣子時,他也跟著笑了。
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想那些煩心事了,而是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在具體的事情上。
隨著可做的事越來越多,他又重新恢復了以前的活力與健康。
很認同他在故事結尾寫的一段話: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那時真是太鑽牛角尖了,真沒必要。人還是要學會向前看,不把煩惱當回事,它就不是事。”
善忘,才是治癒內心最好的良藥。
心不過拳頭大點,常常為往事嘆息,生活就會把你折騰得狼狽不堪。
往事如煙,如果你能把自己從過去抽脫出來,才能騰出手來擁抱今天的快樂。
正如泰戈爾所說:
“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懂得遺忘的人,才能享受生活帶來的美好。
他們擁有這世間最大的智慧,不為千愁百事憂,糊塗一生明白心。
來源:視覺中國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裡說:“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天天生。”
煩惱天天都會有,就像路邊的野花,年年都會開。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入戲太深。若是卸下心中的負累,內耗自然就會消失。
正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
對往事不憂,對未來不懼,把不切實際的消極思想踢出去,精力才能放在更有價值的事上。
願往後餘生,我們都能平衡心態、力爭上游,與最好的自己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