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記得:小氣有三,大度要四

①不糾纏得失,對過往釋然
看過一句話:“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人生大多時候是在得與失之間循環切換,倘若做一件事成功了,下次就追求更成功,如果失敗,又執著下次「逆風翻盤」。
長此以往,人只會越來越不甘心,在糾結利弊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放下他人的尺子,做事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就好,無論結果好與壞,欣然接受,或許會成就另一種圓滿。
馮驥捨棄在騰訊的大好前途,從零開始,創造了銷量超千萬的遊戲《黑神話:悟空》。
俞敏洪破釜沉舟,從頭再來,將股價暴跌的新東方華麗轉變為網路企業新星。
有時候,翻篇往事,清零庫存,以全新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不去在意什麼,不期待結局的好壞,可能會得到出乎意料的結果。
每日出門前,默念:今日是新的一天,新的開始,要加油!以元氣滿滿的姿態,輕裝上陣,輕盈越過一道道坎。
②不執著名利,接受無常
因業務結構調整,同事黃姐的職位多次發生變動。
從辦公室主任調為客戶經理,再調為理財經理,甚至因人手不足,調整為櫃員。
每一次任命,黃姐都坦然接受,並在新的崗位上盡心盡責。
用她的話說:
「世界不可能圍著你一個人轉,天下沒有永遠的職位。
「過於看重等級高低,人可能會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不抱怨,不固執,順勢而為,才不會活得太累。”
確實,人活於世,不可能什麼都稱心如意,起起落落才是生命的正常軌跡。
放下功成名就的執念,洗去心間的塵埃,才會發現天地之遼闊,萬物之美好,從生活的泥淖裡獲取勇氣和力量,把日子過得行雲流水。
一個人成事、轉運的開始,就是懂知足,接受順其自然,把一切當作最好的選擇,盡其所然。
③不計較輸贏,允許失敗
2018年北大畢業生典禮上,戴錦華教授致辭道:“人生的功課,也許是從'輸得起'這一刻開始。”
學會成為一個「輸得起」的人,是她對畢業生最真誠的祝福。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直贏固然很好,但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是勝利者。
苛求自我,事事當第一名,不允許失敗,易在遭受挫折後,把一時的失敗當成永久的失敗,不願再去嘗試、挑戰,最終泯然眾人。
仔細觀察那些優秀的人,你會發現他們不是百戰百勝。
但他們能從失敗中學到教訓,修練韌性,站得高、走得遠。
2024年巴黎奧運會,王楚欽止步於單打32強後,並沒有喪氣,而是總結經驗,提高球技,後來在WTT福岡總決賽橫掃對手,強勢奪冠。
輸只是一時,而不是一世。
接受失利,培養「銀牌」心態和「配角」思維,打磨長板,不斷成長,你終能成為閃閃發光、笑到最後的人。
④不爭辯三觀,求同存異
我有兩個個性迥異卻相處很好的朋友。
朋友小劉嚴於律己,下班後不是在精進已有技能就是在學新技能;朋友小何隨遇而安,到點下班,看看劇,健健身,愜意得很。
但小劉從未乾涉過小何的生活。
因為她知道:
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有人喜歡躺平,錢多錢少無所謂,開心就好。有人追求上進,誓要幹出一番事業。你可以追求升職加薪,但不能強求別人跟你一樣。
確實,每個人的經驗不同,造就了不一樣的價值體系,站的高度也不同,看到的風景自然各不相同。
現實裡,那些生活幸福、與人關係融洽的人,往往不與人爭辯、不評斷他人,懂得克制自己的反駁欲。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收起改變別人的慾望,學習閉口不言、求同存異。
觀點相悖,不必硬要說服對方,互相尊重即可。
來源:視覺中國
人生短短幾十年,得失聚散,悲歡離合,皆有內在的因果邏輯。
層次高的人,往往會事先考慮潛在問題,靠自己的努力,規避風險。
學會三小氣、四大度,怡養靜氣,強大內心,放大格局。
克制慾望,避開享樂債、人情債、情緒債,把圈子縮小,隔絕雜念。
看輕得失,看淡名利,看透成敗,看懂異同,心中無事可做,處處皆是好風景。
願每個人都能養成“錦鯉體質”,成為幸運兒,與溫暖、陽光相伴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