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4不請」:過年期間,最好別請這4種飯

小說《秋園》中,有個特別喜歡挑三揀四的人物──滿娭氣。
秋園不幸地分到了滿娭氣隔壁,和她成了鄰居。
滿娭氣每天早上不干家務,反而跑到秋園家上門做客,一坐就是一天。
但秋園家窮,買不起好茶水當招待,只有最基本的芝麻豆子薑茶。
這讓滿娭氣不滿壞了,每次上門都要發牢騷,不是吐槽芝麻豆子的料太少,就是諷刺秋園小氣不願意給續杯。
每每要把秋園說得滿臉通紅、滿心羞憤,才心滿意足地回家。
為了能讓滿娭氣滿意,秋園只好從口糧中分出更多錢財,準備更好的茶水。
但這非但滿足不了滿娭毑,反而讓她愈加挑剔。
最後秋園不堪重負,搬家逃離。
滿腹牢騷的人,不僅讓主人家狼狽不堪,更會讓其他客人心生不滿。
正如清代王有光所說:“不知足者,食費萬錢,仍無下箸之處;知足者,粟邀五鬥,猶念折腰而來。”
值得邀請的,不是對主人家指手畫腳的評論家,而是能對所有人以禮相待的扶持者。
來源:視覺中國
粗魯無禮的飯,不請
作為禮儀之邦,中國始終講究「禮之用,和為貴」。
主人請客吃飯,是表達心意,客人攜禮上門,也是聊表寸心。
你想著我吃飯,我想著你家用,彼此關心,感情自然維繫。
反之,若是客人毫無自覺,只把主家當作蹭吃蹭喝的工具,關係再親密,感情也會有消耗乾淨的一天。
電視劇《小巷人家》中,黃玲就很不待見總是沒有禮貌的公婆小叔一家。
黃玲去小叔家作客,總是面面俱到,帶禮物,忙著煮飯,盡可能搭手工作。
但輪到公婆小叔來他們家作客,卻總是空著手來,還想連吃帶拿。
過年期間,孩子們頂著寒風排了好幾天長隊,終於買到豬肉排骨做加餐。
得到消息的婆婆二話不說帶著一大家子上門做客,不僅什麼都沒帶,還拼了命地把肉往小兒子和孫子們的碗裡夾。
上門做客,禮物無需貴重,禮節無需煩瑣,重要的是把與主家的情誼放在心裡。
如果連最基本的禮數都沒有,表示在他們心裡,主家根本不重要。
黃玲正是在公婆一次次無禮之舉中,明白了他們的偏心,最後下定決心為子女爭取利益,與公婆劃清界線。
有心意,有自覺,感情才能流動;沒心意,沒禮貌,誰看了都會遠離。
來源:視覺中國
結語
蘇東坡曾說過:“得人之道,在於知人。”
想要請客吃飯,也得認清哪些人值得請,哪些人不能請,否則容易出錢出力又受氣。
不請來路不明的飯,保證環境安全;
不請不知底細的飯,保全清白履歷;
不請滿腹牢騷的飯,免得疲於奔命;
不請粗魯無禮的飯,看清感情真相。
新的一年裡,願你我都能識人辨識心、高朋滿座、其樂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