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最怕過年

中年以後,最怕過年
value101 2025-02-11 檢舉

長大了,鄉愁是一塊小小的螢幕,我在外面,父母在裡面。

 

——“言論”,《讀者》2022年第2期

兒時每到過年,總會聽到長輩嘆息:

「小孩盼過年,大人怕過年。」

幼時不解其意,及至中年,才理解個中滋味。

父母漸老、孩子生分、親友比,隨便哪一樣,都能讓你倍感壓抑。

中年以後,最怕過年。

 

父母似有似無的卑微

《祝母壽詩》中說:“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把父母的愛與卑微,體現得淋漓盡致。

看過一條很火紅的影片:

王萍遠嫁異鄉,有一年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腿骨折了。

父親知道後,年近70的他,坐了10小時的巴士來到女兒家。

王萍開玩笑似的對父親說:

“爸,你看我為了你,腿都摔折了,你以後得一直陪著我,不准走了。”

父親憨笑著點了點頭,沉默良久說:

「等我百年以後,你不要把我送回老家,就把我埋在這裡吧。這樣,你上墳的時候,就不用再開車跑遠路了。”

王萍一愣,心像被針尖扎了一下,眼淚奪眶而出。

在她的印像中,父親一直是個不服輸、不服軟的硬漢。

但現在,只因怕她麻煩、怕她再受傷,竟甘願妥協,甚至不必葉落歸根。

這世間最心酸的事,莫過於最愛你的人卻在你面前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在你的印像中,他們總是強勢地介入你的決定,甚至命令你該如何做。

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再和你說話時,語氣卻成了討好和徵詢:

“過年還回來嗎?我做了你最愛吃的紅燒魚。”

“等工作不忙了能不能回家一趟?”

其實,不是父母變了,而是他們老了,自覺不中用了,害怕給你添麻煩、讓你厭煩。

有句話說: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輕時為子女遮風擋雨,年老時卻怕被子女嫌棄。”

時光已然對他們殘酷,我們更該對他們溫柔。

假期,不過短短幾天,父母渴望的也不過是:

反覆嘮叨的話兒女能回應,反應遲緩的事兒女有耐性。

愛,是卑微的天敵。

來日或許並不方長,讓我們用心守護好父母的“強勢”,一起抵禦來日無常。

 

來源:視覺中國

 

孩子若即若離的疏遠

前幾天,看到閨密艾莉發的朋友圈:

“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配圖是她和女兒朵朵的合照,母女倆笑靨如花。

曾經,為了朵朵能在城裡上學,艾莉把她留在老家,自己和丈夫在外賺錢,準備在城裡買房子。

為了省錢,兩人過年都不敢回家。

有一年春節,艾莉思女心切,買了許多禮物回家看她。

然而,女兒對她的到來並沒有感到開心,反而遠遠地站著,想親近又有點害怕。

艾莉問女兒:“你不是說想媽媽了嗎?”

女兒說:“可是我想手機裡的媽媽。”

艾莉猛然驚醒:孩子是需要父母用心陪伴的,視訊通話再頻繁,也拉近不了彼此間的關係。

艾莉和先生不敢再等,借錢在城裡買了一間小一些的房子。

搬進新房子的第一天,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把女兒接到身邊。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