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諷刺的家庭現象:付出越多的人,越沒有好結果

一個諷刺的家庭現象:付出越多的人,越沒有好結果
value101 2025-03-12 檢舉

01

俗話說:“雷劈真孝子,財發狠心人,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滿心孝順的孩子,始終是最苦的,也得不到父母的珍惜、尊敬。沒辦法,誰過分懂事,誰就沒有糖果吃。

過度分心慈手軟、遵守規則的人,始終是最窮的,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沒辦法,生活就是喜歡欺負那些安分守己的人。

本質上,就一句話:“愛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你是愛哭的孩子,也是懂得折騰的人,那你就會被偏愛。反之,你是個懂事的孩子,永遠都乖乖的,不敢違背別人,那你就會被無視。

一個諷刺的家庭現象:付出越多的人,越沒有好結果。

 

02

你的付出,會被人視為「理所當然」。

有一個案例。

老陳夫婦有2個兒子,大兒子是個負責任的大孝子,小兒子是個只會啃老的不孝子。

對於負責任的大兒子,老陳夫婦總是特別苛刻,不是今天挑刺,就是明天找他發洩怨氣。光是某些瑣事,老陳夫婦就會罵大兒子一頓。

對於啃老的小兒子,老陳夫婦總是特別偏心,認為他是自己的手心肉。只要小兒子說句好聽話,老陳夫婦都會高興得痛哭流涕,認為他很孝順。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諷刺的現象呢?

因為老陳夫婦將大兒子的孝順,視作了「理所當然」。你付出,就是你該做的。如果你稍微做差點,那你就是不孝順。

同樣的道理,老陳夫婦將小兒子的啃老,視作了「理所當然」。你啃老,我們也習慣了。如果有一天,小兒子說幾句甜言蜜語,就能哄得父母很高興。

 

03

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為什麼好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修得正果,而壞人只要“回頭是岸”,就能修得正果?

這就是上文談到的,將別人的付出、善良、好心,視為「理所當然」。你越是好人,越要做得更好,否則就是你不負責任。

反之,將壞人的作惡、殘酷、無情,視為「理所當然」。你越是壞人,越是表現得好一點,就能被所有人接受。

就跟《西遊記》中的「大鵬金翅鳥」一樣,夥同獅子精、大象精,吞殺了獅駝國十幾萬人,事後卻回到如來佛祖身邊,安然無恙。甚至,佛祖也沒有斥責他。

反而是其它的妖怪,就算沒有做什麼壞事兒,都被就地鎮壓,沒有任何的情面可言。

為什麼?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