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很絕的認知:誰痛苦,誰需要,誰主動,誰改變

一種很絕的認知:誰痛苦,誰需要,誰主動,誰改變
value101 2025-03-13 檢舉

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曾說:“誰痛苦,誰改變。”

很多人聽後或許會反問:

明明是生活中的「惡人們」給我造成了傷害,為什麼讓飽受痛苦的我來改變?憑什麼不要求他們改變?

為什麼?

先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01

“跟你爸爸一輩子,用涼水洗了半輩子的碗。”

這句話,部落客@妙黛有言的 媽媽念了十年。

因為熱水器安得遠,每次洗碗得放出一盆涼水才能流出熱水。

部落客媽媽又捨不得浪費涼水,每次都一邊抱怨,一邊硬著頭皮用涼水把碗都洗完了,才開始來熱水。

部落客跟她說了很多次,可以解決,但媽媽總是說:

“你爸爸說這樣挺好,別人家都這樣。”

部落客媽媽嫌麻煩,部落客爸爸完全不當一回事。

結果,一拖拖了十年,媽媽的情緒也累積了十年。

後來部落客實在忍不了了,從網路上買了一個小廚寶,一百多塊打開就有熱水。

從下單、安裝、調試,不到一個小時,就搞定了。

媽媽用上熱水後,欣慰又心酸地說:“跟著你爸這麼多年,最後還是閨女讓我用上了熱水。”

部落客反駁媽媽說,你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手,更不是沒有嘴,這點問題還用得著念叨十年。

話說出口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

很多人「委屈」的不僅是事情本身,而是她們習慣了把注意力放在情緒上。

媽媽抱怨熱水器的重點,從來不是熱水器本身

她的時間和精力從不在解決問題上,而是花在抱怨「部落客爸爸從來不上心」這類話題。

但不管媽媽抱怨再多次爸爸不上心,熱水器的問題還是一直存在。

水還是涼的,碗還是得刷,內耗還是持續。

回到開頭的問題:

為什麼你要改變?

因為堅持要別人為你改變,其實是把自己人生變好的選擇權交給了別人。

這樣你將會一直被困在「受害者敘事」中。

你人生變好的可能也會遙遙無期。

 

02

其實,媽媽的熱水器事件,並不是孤例。

我們每個人,都常常陷入這樣的情緒鬥爭。

在家裡,伴侶的臭襪子總是亂丟在沙發上,你每次看到都怒氣沖沖地指責伴侶,為什麼不放到髒衣?

在單位裡,同事偷姦耍滑,你被迫多承擔工作,你為此抱怨為什麼同事不能做好分內的事情?領導為什麼視而不見?

很多事情,確實有責任人,他們應該為此負責。

但生活並不會因為找到了責任人而變得更好。

因為無論你抱怨多少次,問題還是在那裡,別人依舊沒有半分改變。

於是你持續陷入痛苦。

一日復一日,為此消耗心力和情緒。

看過一句話:真正讓生活變得沉重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對問題的反應。

情緒鬥爭,除了傷害你自己,毫無用處。

看到你暴跳如雷,他人也永遠不會主動為你改變,因為為此痛苦的是你,他們毫無知覺,毫不在意。

就像,你無法忍受沙發上的臭襪子,但伴侶卻始終覺得這是一件小事。

你耿耿於懷,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下次矛盾,再重複。

就像,你無法溝通的那個混日子的同事,無論你怎麼抱怨她不做事,她都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你對她發火,她不會改變,只會記恨你,給你暗中使絆。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