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很絕的認知:誰痛苦,誰需要,誰主動,誰改變

到頭來,所有的苦頭,都是你自己承受。
老話說,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改變別人得到的,只有內耗的自己。
只有放棄改變他人的念頭,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選擇把“為什麼”,改成“怎麼辦”,那些困擾你許久的難題才能迎刃而解。
03
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分享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婆媳矛盾,可謂是世紀難題。
她也曾一度為此困擾。
她的婆婆有個毛病,特別熱衷於告狀。
不管多麼小的事,婆婆一旦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就會去找丈夫告狀,說她這個媳婦欺負她。
一般人遇到這種事情,會暴跳如雷,四處訴苦說婆婆不講理。
但沈奕斐教授卻沒有,她開始找起了問題的原因,把“她怎麼可以這樣”,變成“她為什麼會這樣?”
後來,沈教授發現,婆婆可能是最後一代的童養媳,5歲就到先生家了。
所以她從小就發現依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以至於她在漫長的人生旅程裡,她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是:
遇到問題時,先找一個比她更強大的人來幫她解決問題。
而這正是她一旦遇到問題,就去找兒子告狀的原因。
明白了婆婆的行為模式後,沈教授就跟她先生講:
“你不要覺得很有壓力,你看這是你媽媽處理問題的模式,而不是媽媽在家里天天受我欺負。”
她先生也認同這個說法。
後來她和先生一起和婆婆溝通,把事情談開了,矛盾也解決了。
沈奕斐教授感嘆道:
「要改變老人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這是她漫長人生的模式。我現在要做的是,變成我婆婆心目中很強大的人。
我每次回家,她都跟我告狀,誰誰對她怎麼不好,我就幫她出氣去。
當我們改變這樣關係時,我們慢慢就把關係處理好了。 」
作家水木然說:接納別人的不足,理解別人的限制,放下改變別人的想法,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做的功課。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當你遇事不再對抗,不再糾結別人為什麼給你添麻煩,為什麼讓你痛苦;當你走出情緒陷阱,走出怨婦敘事,去處理問題本身,你就會發現:
一切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
很多讓你焦躁不安的事情,只要你主動處理,都可以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很多劍拔弩張的關係,只要做出微小的調整,就可以「化敵為友」。
04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的外婆,從不內耗》中的一個小故事:
作者外婆住的地方,大院外沿街門面的店主打掃時,直接把髒水潑在地面上,很容易讓人跌倒。
別的住戶,礙於情面,都會暗自抱怨,不去交涉。
外婆卻每天主動找店主溝通,慢慢地還帶動別的住戶也加入進來。
最後店主被外婆說服,同意每天把髒水倒進不遠處的下水口。
人生海海,多的是變故,多的是這樣的「髒水」難題。
等著別人主動解決問題,你將永遠在等待中內耗。
改變自己,主動處理問題,其實便宜的不是別人。
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你自己。越早改變自己,越早受益。
點個讚吧 ,往後餘生無論遇到什麼事,記住一句話:
誰痛苦,誰需要,誰主動,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