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議:先上車,再調整姿勢

清代學者彭端淑在《為學》中寫下這樣一段故事。
有兩個和尚,一窮一富,都打算到南海朝聖。
富和尚很早就在為出海做準備,窮和尚帶著一個缽盂就上路了。
一個月後,窮和尚從南海朝聖回來了,富和尚還在做準備工作。
天下之事,總是困於想,而破於行。
如果你一味追求完美,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依然站在原地打轉。
凡事先幹起來再說,不要顧慮太多。
永遠記住:先上車,再調整姿勢,才有可能抓住機會。
01
無需我多言,大家都知道,今年春節檔最熱門的電影就是《哪吒之魔童鬧海》。
導演餃子的一段採訪,讓我啞然失笑。
當時,他和主持人談到一個話題:出來混最重要的是什麼?
主持人一臉認真,以為會說出什麼深刻的道理,沒想到餃子嘿嘿一笑說:
最重要的是「先出來」。
電影在創作過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技術難題。
就拿龍族與天兵天將決鬥的畫面來說,短短幾分鐘的片段,背後團隊做了一年半的時間。
餃子說,很多時候,潛力都是被逼出來的,走到那一步你會發現,你總能找到方法解決問題。
所以,不要害怕自己不會,自己做不好,上帝是睜開的,付出是會有收穫的。
世上所有的路,在出發前,永遠都是夢想;上路之後,永遠都是挑戰。
但只有當你腳踩上去了,才知其遠近和曲折,才能離夢想更近。
作家呂白在《底層邏輯》中寫道: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準備好了才下鍋,畢竟成年人的世界不會事事都等你準備充分。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人生這場牌,你只有上桌子了,才能有辦法贏。
永遠不要把時間留給焦慮,而是凡事先幹起來再說,走在路上,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當李子柒早期拍攝影片時,沒人教她,她就一點點自己摸索。
沒人專門跟拍,她自己用手機一遍又一遍調整角度。
一個人扛著三腳架,山上山下來來回地折騰。
憑著一股「說乾就乾」的俐落勁,她用一己之力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短視頻賽道。
凡事先幹起來,你就已經贏了99%的人。
乾得爛總比不干好,先完成再完美。
一個粗糙的開始就是最好的開始。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不要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丟掉所謂的得失心,勇敢地先做。
先搞起來,過程中不斷摸索,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02
常常會有讀者朋友問我,洞見君,你寫文章有沒有靈感枯竭的時候?
坦白講,我常常因為靈感枯竭而陷入苦惱,打開電腦不知道要寫什麼。
但我還是會打開電腦,隨便碼字,想到什麼就寫下來,寫著就來感覺了。
坐在那裡發呆和打開電腦開始寫,完全是兩種狀態。
我覺得人生的很多事都是如此,你只有開始著手乾了,才知道怎麼調整,如何做下去。
不出發,你就永遠在原地。
出發了,也許轉圈,還是會回到原地,但過程中你收穫了成長。
雷軍在年度演講中談到,大學的時候,他立志要在一級學報上發表論文。
對一個本科生來說,這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但他並沒有被困難勸退,明確目標後,他找到老師,詢問如何才能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