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明白:提前分家產,離被子女拋棄不遠了

01
對無數老人來說,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應該在什麼時候分家產?
把家產分給孩子,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兒嗎,為什麼還要考慮,以及憂愁呢?
涉及到一個「博弈平衡」的問題。
假設,你是個有錢的老人,子女都對你特別孝順。你思考過沒有,為什麼子女要你這麼孝順?
看似是感情的問題,其實是金錢、家產的問題。
家產還沒分,還在你的手上,子女自然會奉承你,對你各種討好,裝出孝順的模樣。但如果分了家產呢?拿到錢的子女,可能態度就變了。
提早分家產,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正是自尋死路的選擇。
02
一對老夫妻的心聲:分家產後,子女就翻臉不認人了。
55歲那年,老陳夫婦就退下來了,不再工作,而是享受生活。
讓老陳夫婦引以為傲的是,他們一輩子賺了三間房子,以及一大筆存款,足夠他們花到100歲了。所以,他們選擇提早退休,提早享受人生。
他們有2個兒子,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就到了深圳打拼,日子過得比較緊張。所幸的是,大兒子還單身,沒有家庭負擔。
二兒子只考上大專,畢業後留在了本地工作,還聽老陳夫婦的話,按時結婚,生育了2個孩子,日子也過得緊張。
雖說兩個孩子都生活緊張,但他們對父母,可謂是異常尊重、孝順。比如說大兒子,遠在深圳,竟然一個月回一次家,常常陪伴父母。
得知2個兒子過得不容易,生活緊張,所以老陳夫婦商量,提前給他們分家產。把2套房子,以及100萬存款,分給他們,讓他們過得輕鬆一點。
58歲那年,老陳夫婦只留下一棟房子,以及30萬人養老。而其他的資產,都分給了2個孩子。分了之後,他們發現,兒子們的態度改變了。
03
大兒子明明一個月回家一次。分了家產之後,一年才回一次家。感情愈發淡薄。
二兒子住在本地,離父母家也不遠。分了家產之後,也很少去陪伴父母了,就算開車經過父母家,也都徑直而過,沒有任何的停留。
有一次,老陳生病了,住進了醫院。老伴很急,就打電話給兩個兒子求幫忙。
大兒子回答,我遠在深圳,而且工作繁忙,也趕不回去,我相信爸肯定沒啥事。
二兒子回答,大哥單身一人,都不回老家。我還有2個孩子要照顧,一家子的壓力都壓在我的身上,哪有時間照顧爸呢?媽,你還是請個護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