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裡無時莫強求」:放下這些偏執,才算活明白了

你看千古聖君唐太宗李世民,打遍天下無敵手,妄想千秋萬代,長生不死,也找方士煉丹藥。結果,李世民在50歲的時候,就駕崩了。
人類的肉體,本來就是有壽命限制的,最多不過百年的時間。妄想長命千歲、萬歲,那不過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罷了。
生老病死,始終是自然界的鐵律,不論是牛人,還是平凡人,都逃不過。人生不過一場夢,死到臨頭才醒悟。
三、放下對於「未來」的偏執。
晚清名臣曾國藩說過,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人吶,就該保持清醒的頭腦,順其自然面對一切。未來如何,隨緣就好;過去如何,一笑置之就好;當下如何,才值得重視。
在曾國藩看來,過去已然成為了歷史,即使再怎麼糾結,也改變不了歷史。未來還沒發生,就算你再怎麼幻想、估算、焦慮,還是無濟於事。
既然如此,那就過好當下。當下幸福,才是真的幸福;當下快樂,才是真的快樂;當下美滿,才是真的美滿。
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幻想未來可以先苦後甜。殊不知,「甜」不是未來賦予的,而是當下賦予的。誰能保證,未來就一定「甜」呢?
誰都無法保證。因為大家都是凡人,做不到未卜先知。就算盡前後五百年的劉伯溫,也感慨「豈能盡如人意」。
四、放下對於「俗念」的偏執。
現世的凡人,為何活得痛苦?因為他們都被「世俗的標準、觀念」牽著鼻子走。
世俗的觀念是,要成為人上人,才算成功。秉持這種觀念做人,只會讓自己活得很累。難道做不成人上人,就不用活了嗎?
世俗的觀念是,要開豪車住別墅,才算成功。秉持這種觀念做人,只會逼死自己。畢竟,不是人人都有買豪車、別墅的能力。
世俗的觀念是,要生10個孩子,才算成功。秉持這種觀念做人,生理上累死女人,物質上累死男人,反正只會淪為生活的奴隸。
世俗的標準,未必就是正確的。基本上,這些都是慾望的產物。秉持慾望的產物,來PUA自己的人生,豈不是有點不知所謂嗎?
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什麼人,就做什麼事,過什麼生活,沒必要拿世俗的觀念來束縛自己。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