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的差距:窮人遵循“明規則”,精英運用“潛規則”

假設,你是老闆,那你會可憐街邊的乞丐嗎?肯定不會可憐,只會快速走過,而不會多看乞丐一眼,避免被他們污染了眼睛。
日常“托關係”,這不就是典型的潛規則嗎?
如果你可以托關係,讓你的孩子進入某某重點學校,或是某某好單位,那你託不託關係呢?
不要裝什麼聖人了。在現實中,只要有關係,人們100%就會托關係,而不會猶豫。
04
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世界會存在明規則,以及潛規則?
一位名人說過,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只是一道精緻的灰。
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世界非善即惡。其實,他們都錯了,這個世界是「黑白相間」的,本質就是一道精緻的灰色。
舉個例子。你是主任,那你是關照領導的兒子呢,還是關照一般人的兒子呢?
毫無疑問,你會關照領導的兒子。只要跟領導的兒子搞好關係,那就等於搭上了領導這條線,有利於拓展人脈資源。
可見,這就是「人性」的問題。
由於人性有著「趨利避害」的特點,所以在更有利益的潛規則面前,人性會傾向於潛規則,而很少傾向於明規則。
只要你闖蕩過江湖,就不會糾結於上述這些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潛規則。可見,人就是潛規則本身。
05
寫到最後
為什麼遵循「明規則」的窮人依舊貧窮,而運用「潛規則」的菁英可以發大財?
窮人不懂“人性”,而菁英將“人性”運用到了極致。
窮人認為,只要自己努力了,就能夠升職加薪。
菁英認為,只要關係到位、資源到位、代價到位,什麼事都可以手到擒來。
根據你的江湖經驗,你認為,誰的觀念,比較適合混江湖?毫無疑問,是精英的觀念。
有一句名言,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可以懷疑菁英的道德品質,但一定不可以懷疑他們的每一個選擇。
在適應社會大環境這方面,菁英可謂是輕車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