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3種「有毒」行為,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父母的這3種「有毒」行為,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value101 2025-03-24 檢舉

小孩哭鬧,網友使出渾身解數也沒安撫好。

姨媽拉下臉,埋怨他怎麼連小孩也看不好。

網友向母親傾訴,也只換來一句冷冰冰的指責:“都這麼大了,看個小孩還能把孩子看哭了。”

網友覺得很委屈,別人家的母親都會維護兒女,但自己卻只有被「聯合霸凌」的份兒。

李玫瑾教授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在家曾被父母欺負,那他很容易被外界欺負。”

當困境來襲,指責型父母用冰冷的責備,堵住了孩子的求助窗。

倘若一個孩子,小時候無人可依。

長大了,他也很難學會在困境中尋求幫助,借力突圍。

當孩子有困難時,父母與其指責他,不如當孩子堅強的後盾,給他度過難關的力量。

 

來源:視覺中國

 

家長的打擊,堵牢孩子上進之路

一位網友無意間聽到了街頭母女的對話。

無論女兒考試成績如何,母親都用否定語調回覆。

女兒說自己考好的時候,母親說卷子簡單;女兒考砸的時候,母親又說孩子程度太差。

最後女兒無奈地承認:“我腦子不行。”

即使女孩這樣卑微,母親還是咄咄逼人,不斷貶低她。

發洩一通後,母親頭也不回地生氣走了。

留下女兒委屈地喃喃自語,垂著頭承認自己哪裡都差。

在這樣的父母眼裡,孩子無論怎麼做,似乎都不對,都不好,都不行。

給孩子貼上一無是處的標籤,又怎麼能幫助他找到破局前進的路呢?

脫口秀演員山河曾經在節目中說,自己的父親就喜歡打擊自己。

別人喊她大福臉,父親諷刺說她是「大盆臉」;

比賽晉級,父親會說:“比你優秀的人多了去了,不值得表揚。”

打擊完還補一刀:“再誇你兩句尾巴都翹到天上去了。”

山河無奈地說:“在父親的世界裡,挨罵沒事,挨誇會瘋。”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讚許肯定,而非打擊和責罵。

看過這樣一張圖,描繪了父母「打擊式」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排在前三名的,是對孩子性格塑造或親子關係的負面影響。

家長的打擊,顯然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弊大於利。

它不僅導致孩子缺乏自信,而且容易讓孩子自我放棄。

在育兒界,有個幾乎被所有人認同的觀點:“好的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

既然如此,與其對孩子處處打擊,不如對他時時鼓勵。

看見孩子細小的進步,誇贊會讓他有再次進步的動力;

發現孩子取得小成功,讚美會讓他覺得自己「了不起」。

你肯定孩子,孩子才能肯定自己。

聰明的家長都懂得:愛雖深,責不能切。

肯定和鼓勵,有利於鋪開孩子進步的路。

 

來源:視覺中國

 

結尾

《戰國策》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都發自內心關愛自己的孩子。

但正確地表達愛和關心,才能給孩子美好的未來。

父母不妨學會助興,愛護孩子對世界的熱情;

時時刻刻帶著同理心,告訴孩子:「我們一直在你身後」;

常常誇一誇,堅定孩子「努力就會被看見」的信心。

家長給足了關心,同理心和肯定,孩子才有信心面對今後的人生風雨路。

願你養出的孩子,眼裡透著熱情的光,嘴角揚著不畏困難的笑,心中充滿上進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