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富相必顯,尤其在這3處細節裡

人到中年,我覺得這句話特別有深意:年和月,是日子疊加的結果。只有把平凡甚至灰暗的每個日子,都塗抹得有聲有色,月才好,年也好了。
——王徵宇,《讀者》2023年第8期
網路上有這樣一個提問:
人到中年,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不少人紛紛點讚了那則「錢不夠花」的評論。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處處提醒自己躺不得。
有人選擇聽天由命,心甘情願讓精神荒蕪,讓生活返貧。
有人早已扭轉內裡,主動消化吸收,讓心力豐盈。
正如那句話所言:
“中年人的崩潰猝不及防,卻又有跡可循。”
人生後半程,想要通往上坡路,一步步徹底擺脫困境,可以從這三個細節開始。
來源:視覺中國
把花錢當一回事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起日常消費,都在吐槽自己。
明明下定決心要好好存錢,還學了許多存錢方式,可刷到一條好看的裙子,還是忍不住下了單。
月底一盤算,該存的錢一分沒進,小金庫裡的餘額卻哐哐往外流。
本打算控制消費,誰知道沒躲開消費陷阱。
沒有節制,沒有規劃,得過且過,抵不住眼前的小誘惑,擋不住計畫被打破。
漸漸地,在日常花費中喪失判斷力,甚至當人生關鍵選擇時,也混混沌。
透支很簡單,動動手指就能體驗一刻歡喜,卻需要消耗我們更大的精力來償還。
《小狗錢錢》裡有句話:
“你的思維方式鑄就了你今天的樣子,這樣的思維方式卻並不能讓你變成你想成為的樣子。”
不把花錢當一回事,錢也不會把你當一回事。
很多時候,不是花錢如流水才窮,而是窮才會花錢如流水。
把錢花對,才能安穩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
蔡瀾曾說:「賺錢是本事,花錢是藝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怎麼省錢,而是怎麼花錢。”
很多人之所以在花錢上犯糊塗,歸根到底就是搞錯了順序,該怎麼正確“花錢”,企業家馮崙這麼說:
第一點,找到花錢與幸福的平衡;
第二點,要管理好慾望,解決花錢與慾望的平衡;
第三點,必須在私利與公益之間找到平衡。
會花錢並非意味著無止境追求物質,而是在滿足個人願望的同時,不過度放縱,如此才能真正實現財富積累,以應對危機或擁抱機遇。
來源:視覺中國
分得清輕重緩急
《大學》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世上萬物,終其一生,都有自己的開頭和結尾,我們需要遵循其規律。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總是想到哪件就做哪件事,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早上列了今日清單,下定決心今日事今日畢,同事的閒聊八卦,就能打亂原有計畫。
正在準備重要項目的報告,卻被一個又一個的彈跳窗資訊吸引,最終錯過提交時間。
原本打算假期好好精進自己,朋友卻突然邀約旅行,結果學習進度為零。
分不清主次地生活,不時冒出其他事情,不知道何時該全力以赴,何時該適當放手,只能被各種意外和突發事件牽著鼻子走。
看過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