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夫妻,如果還有一種感覺,恭喜你嫁對人了!

中年夫妻,如果還有一種感覺,恭喜你嫁對人了!
value101 2025-03-24 檢舉

最終,陳俊生出軌,羅子君美滿的婚姻驟然破滅。

為何有的關係能夠輕鬆體驗被愛?有的卻如海市蜃樓,不能長期依賴?

因為親密關係的困難之一在於,不但會引發退行,還伴隨著原始創傷的活化。

在一段幸福的關係裡,我們對伴侶的要求會不自覺地提升;

一旦伴侶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害怕被拋棄的恐懼,就會促使人開始變得患得患失。

於是,你會需要對方不斷地寵自己,需要對方把自己當成孩子一樣哄。

你怎麼能對我傾訴負面情緒呢?你應該振作起來,來關注我。

我才是那個被照顧的角色,你怎麼能讓我來照顧你?

你原來不是這麼對我的,你變了。

一旦對方稍有鬆懈,指責、憤怒、挖苦各種負面表達都來了。

——這是由恐懼生髮的愛,它的本質不是愛,是一種需要。

這種需索式的愛,會慢慢掏空另一半。被愛的人永遠被愛,付出的人一直在付出。

但真正的愛,是流動的。

你們是愛人、是朋友,也會在對方脆弱的時候充當他的「內在父母」。

你們在這段關係裡,互相體驗被愛、被照顧、被允許、被理解。

 

來源:視覺中國

 

關係中的“內在角色”,是流動的存在

漫漫人生路,如果一個人一直背著另一個人趕路,是走不遠的。

心理學家溫尼考特所說:

“最好的親密關係,是允許彼此偶爾做個孩子,但永遠記得攜手成為大人。”

長久的感情,需要我們時常在關係裡變換角色。

體驗當「小孩」的時候,你們可以在愛的空間:

盡情釋放情緒、承認自己的脆弱、展開全能的自戀,而不用擔心會「毀滅」世界或自我;

抱持對方,做「父母」的時候,你們會接納、傾聽,容納對方的不安全感。

由此以來,愛意在我們的關係空間流動起來,生命力得以滋長。

如果你一直處在僵化的內在關係中,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覺察自己習慣化的「角色」模式。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常常習慣性地處於某個角色而不自知。

例如,在壓力大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變得特別堅強,不願示弱,或總是主動照顧伴侶,而不願展現自己的脆弱。

透過反思,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習慣的角色,將無意識的反應帶進陽光裡,非常重要。

 

來源:視覺中國

每當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或壓力時,你可以嘗試將自己的情緒反應記錄下來。

問自己:

我此時是在扮演'父母'的角色,還是'小孩'的角色?

為什麼我要執著在這個角色裡?

我是不是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

我是不是不能輕易相信伴侶?背後的傷痛是什麼?

如此一來,我們便能逐漸辨識自己角色固化的狀態。

其次,我們可以嘗試練習角色的切換。

你和伴侶可以設定一些角色轉換的觸發點。

例如,當你們一起處理家庭瑣事時,誰擔負「父母」的角色,誰可以依賴對方做「小孩」。

當一方在某些時刻感到特別脆弱或需要支持時,主動交換角色。

每次角色切換後,給自己和伴侶時間去反思:

今天我們都能適應這個角色轉換嗎?

是不是有時候角色切換不夠流暢?

根據這些回饋調整策略。

透過練習,兩個人共同靈活應對生活的變化。

 

來源:視覺中國

最後,與伴侶保持開放的溝通,定期談談各自對目前關係的感受。

多就情感需求這個核心問題進行溝通。

問問對方:

我最近感到有些壓力,我是否過度依賴你了?

你是不是太累了?我們能不能分擔一下責任?

透過溝通和回饋,確保關係中的角色切換始終是自然而健康的。

親愛的,好的親密關係,是在不斷切換角色中找到平衡與溫暖的過程。

當我們能在對方需要時做依靠,在自己脆弱時也敢於示弱,我們才算真正走進了愛情。

好的親密關係,不是完美的相處,而是能夠在變化中找到彼此最真實的自己。

讓我們一起在流動的愛中,越走越深、越過越穩。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