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給你這3種感覺時,就該放手了

愛情與婚姻,往往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指向。
愛情如同綏爛煙火,一秒鐘便點亮世界,卻也可能在燃燒後留下滿地狼藉。
愛情不是既定的事實,而是漸進的過程,承接著故事該有的敘事。
當一段感情走到盡頭,往往會有一些明顯的跡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當一個人給你以下這三種感覺時,或許就是你該放手的時候了。
讓你異常疲憊
某位部落客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認識的一對小情侶在一起4年。
最初也是花前月下、你儂我儂,後來,多少有點貌合神離的意味。
但因為彼此性格互補、條件適當,便準備談婚論嫁了。
有一天晚上他們相約去吃火鍋,男生又一次忘記女生海鮮過敏,點了蝦子和魚。
他看似貼心地將蝦子剝好遞給她的那一瞬間,女生情緒崩潰了。
男生也不多問,只一個勁兒地玩手機。
他以為女友會原諒他,等來的卻是女友的一句:“我們分手吧。”
事後,身邊的朋友都勸女生:“你倆都要結婚了,這點小事忍下來不就好了。”
她委屈地說:「跟他在一起4年了,他從來都記不清我的喜好,也總是無視我的感受。就連這頓火鍋,也全是他愛吃的菜。我吃不了辣,可他從來沒有點過一次鴛鴦鍋……”
女生又說:“想想這種日子還要再過幾十年,我真的感覺精疲力盡。”
來源:視覺中國
曾看到這樣一種說法:感情裡,先低頭的那個人是天使。
可是,總是讓一方低頭,一方享受別人鋪路的快感,這段關係注定是不健康的。
畢竟「天使」不是真正的天使,而是活生生的人,也需要被看見、被肯定,累積的負面情緒也需要被出口。
就算他們情緒再穩定、心智再成熟,也會有脆弱的時候。
伴侶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苛責“你為什麼這麼在意這種小事”,那彼此的關係就真的漸行漸遠了。
親密關係裡,常有被漠視、被忽略、被糊弄、被誤解的情況。
這種時候,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自我懷疑:是不是我不配獲得幸福?是不是我真的太敏感了?
一次兩次或許可以自我紓解,一旦頻繁感覺心累,且長期無法解決,再強大的人也會崩潰。
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不必過分嗟嘆“所遇非良人”,坦蕩地和過去告別,開始新的生活吧。
來源:視覺中國
讓你沉默不語
分享欲的喪失,是感情走向消亡的開始。
愛情最初的模樣,就是聒噪的對話和看似沒什麼營養的話語。
三毛和荷西住在海島上,日子本來很枯燥。
荷西工作之餘,他們兩個人就隔著水灣互相喊對方的名字,一直喊到太陽西沉,彼此都沒什麼力氣了。
這種看起來很無聊的遊戲,他們玩得樂此不疲。
他倆結婚7年。荷西下班回家的時候還和少年時期一樣,「噔噔噔」地跑步上樓,然後事無鉅細地說今天都發生了什麼事。
有研究表明,人在感到幸福和放鬆的時候才會說廢話。
那些家長里短的絮叨、略帶醋意的爭吵,好過刻意為之的沉默。
社會心理學家約翰古特曼曾經總結了親密關係中最應該避免的4種溝通習慣:
消極的沉默、直接的輕視、蹩腳的諡諷、無端的挑釁。
其中,沉默看似成本最低也最溫和,卻是殺傷力最大的。
一個人忽然變得沉默,很可能因為伴侶實踐「沉默的哲學」──冷暴力。
如果說蔑視、証諷和挑釁是熱戰的前奏,冷暴力則傷人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