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越活越年輕,請保持這三種「錯覺」(真香)

興致勃勃展示新買的服飾,旁人卻說:“你本來就不高,還穿大衣,顯得人老氣又臃腫,趕緊退了吧。你的眼光真的是一言難盡。”
於是有些人就慢慢陷入自證陷阱,承受與日俱增的精神壓力,一步步走向崩潰的邊緣。
很多時候,那些傷人的語言就像凜冽的寒風,吹得人瑟瑟發抖,又如無形的利刃,雖不見血,但刀刀入心。
高明的中年人,早已學會“裝傻”,相信一切只是巧合,從不過度解讀難聽的話。
曾看過一位網友的分享。
她有一段時間常常生病,每週都得去醫院複查,花花綠綠的藥片吃了一大堆。
朋友不安慰她也就罷了,還說她病懨懨的,受不了寒,忍不了熱,一換季就得休息幾天。還說醫生開的一些藥含有激素,吃多了容易發胖,還是少吃為好。
這些不中聽的話,讓她怒火中燒,生病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誰想天天吃藥。
但看著朋友千里迢迢趕來,臉上還掛著汗珠,她按下妄加揣測的心思,捨棄複雜的念頭,順口聊起其他話題,並感謝朋友的惦記。
此事翻篇後,她在朋友的指點下開始鍛鍊身體,搞起副業。
有的人心直口快,說話難免不中聽,惹人嫌,但本意是好的,沒有壞心眼。
他們刀子嘴,豆腐心,為人直率,能坦坦蕩蕩地表達對你的擔憂,不會耍花招、說暗話,是真心對你好的人。
別想太多,保持內心空淨清明,不糾結於別人的錯誤,任由敵意、誤解穿過胸膛,以坦然之姿,靜觀身旁風景,享受當下的愜意,品嚐時光本真的滋味。
來源:視覺中國
錯覺三:高品質的人脈,是麻煩出來的
單位以前新入職兩位同事,一個內向,遇到問題不敢請教,生怕麻煩他人;
另一個不懂就問,從不畏懼別人的拒絕,深知人從陌生到熟悉,需要一個契機,而這個契機常常是透過麻煩別人獲得的。
就算是面對大家都怕的冷臉上司,他也大膽求助,借閱筆記。
慢慢地,前者形單影只、孤軍奮戰,這也導致他效率低、工作完成度不高,常需要別人來善後,最後只能以辭職收尾。
而後者透過虛心求教,與前輩們的關係熟絡起來,遇事有人指點迷津,很快就能有效率、低成本地完成工作。
心理學家吉姆傑克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人們更願意再次幫助自己曾經幫助過的人。
初識時,人們會產生一種“弱連接力”,只有透過“煩擾”他人,加深互動,才能建立強關係鏈接,連貫力量,在緊急關頭助你一臂之力。
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窗戶般,需要時時擦拭,保持清潔。如若長久忽視,蒙了灰,變得生分,就很難再心貼心了。
只顧“埋頭苦幹”, 不願向外借力,時間長了,風一吹,單薄的人脈網就散了,和他人的聯繫也就斷開了。
有時候,路不通,是人脈不通,人脈不通,是因為不敢麻煩別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
多「用」身邊的資源,在一借一還中,人脈會變成一種生產力,化作一張大網,網住商機、人才、資本,助你一路向前。
來源:視覺中國
有句話說得好:
「草葉等待霜降。霜降之前,天要下幾場雨,為霜準備原料。」
人生要有所收穫,總得經過一些磨難,才能向下沉澱,積蓄力量,向上飛躍。
面對他人的遠離、不理解,卸掉敏感心,多些自洽,保持正念,把自己養成“高自愈達人”,驅趕厄運,活在好運裡。
心懷樂觀,面帶笑容,向外釋放善意,讓即使遇到棘手的事情,也能扭轉局面。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過簡單的生活,能把注意力聚焦在熱愛的事物上,自我給足情緒價值,走上閃耀的道路,最終手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