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晚年所有的不幸,竟然從40歲就開始醞釀了

這次體檢後,表哥一改前無所謂的態度,開始注重飲食與作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網路上刷過這樣一組資料:
人這一輩子,也就3萬多天,30000÷365=83年;
活到83歲,也就只有30,000天;
20歲只剩下22900天,30歲只剩下19300天;
40歲只剩下15,600天,50歲只剩下12,000天;
60歲只剩8300天,70歲只剩下4700天;
80歲只剩1000天…
當這些數字鮮明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時,突然就會覺得人生好短暫!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以為今天熬個大夜,明後天身體就會自癒;今天胡吃海喝一頓,明天身體就會自動代謝。
但其實,留給我們健康生活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叔本華說:“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深以為然。
不論什麼年齡,健康的身體,才是一切美好的開始;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是投資自己的最好方式。
來源:視覺中國
家是避風港,天倫之樂才圓滿
王小波寫: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讀起來令人感傷,但也是現實。
年輕的時候,總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把工作擺在第一位。
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到外面,而忽略了最親近的家人。
年歲漸長,才有所感想:
工作會丟,朋友會散,但只有家人會一直在原地,默默地守護著我們。
去聽一位企業家的成功經驗分享會。分享會的最後,企業家被問到還有什麼要跟在座的各位來賓分享的。
企業家凝思半天,我們都以為他會說什麼振奮人心的話,抑或什麼財富之道。
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他給我們的最後一句話是:“家永遠比工作重要,真心希望大家在忙工作的時候,不要像我一樣忽略了家庭。”
後來,我才知道,這位企業家這些年光顧打拼事業,常年不著家。
雖然妻子和孩子沒有抱怨什麼,但卻和他越來越疏遠。
有一次,他臨時放假幾天,妻子和孩子不但沒有表現出高興的神情,就連第二天的露營活動都沒邀請他去。
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不在家的這幾年,家人早已適應了沒有他的生活。
這種失落感是他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的。
就像電影《遺願清單》中的那句台詞:
「最終,生命中所有的輝煌,並不在於我們擁有的東西,而在於我們愛的人以及他們如何記住我們。”
是啊,我們總是很忙,忙著工作,忙著追夢,忙著討好,忙著覬籌交錯……唯獨沒有時間陪伴在家人身邊。
來源:視覺中國
都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跑得穩比跑得快重要。
可怎麼才能穩呢?還是得有跑得快的實力、健康的身體和堅強的後盾,才有可能鎖定位置,全速前進。
所以,40歲前,要學會主動選擇自己的生活,千萬不要把那些所謂年輕時候的容易,變成以後的困難留給晚年的自己。
願我們都能在人生的下半場,真正體認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活得既真實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