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位的人,從不取悅任何人

高段位的人,從不取悅任何人
value101 2025-03-26 檢舉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在茶水間反覆演練報告PPT的話術,只為讓總監留意到角落工位上的你;

精心挑選九宮格照片發在朋友圈,等待某位「重要人士」的按讚;

在家庭群組裡秒回每一則訊息,即使正在開最關鍵的會議。

……

這些看似聰明的社交策略,正悄悄吞噬你的人生能量。

當我們將自我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眼光,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的表現是否符合他人的期望時,只會徒增內心的焦躁。

那些費盡心機維持的完美人設,終將成為困住靈魂的蠶繭。

而高段位的人,從不取悅他人,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

 

來源:視覺中國

 

為什麼越討好,人際關係越廉價?

小陳入職第三個月就陷入了辦公室潛規則:

從列印文件到接替請假同事的工作,主動幫同事代班的總是他,他甚至記住了所有人喜歡的咖啡口味。

「大家需要幫忙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組長的話讓小陳感到被認可。

直到某次晉升答辯會上,他因「缺乏主見」被評審當眾質疑。

原來,那些「善意」早已被同事視為理所當然。

他們會在茶水間議論:“小陳什麼都做,但好像沒什麼不可代替的價值。”

過度迎合他人,失去的是自己的個性和原則。

18歲的設計師妍妍亦然,她把90%的精力花在經營朋友圈上。

她為每條動態設計最佳拍攝角度,甚至購買虛擬禮物「互讚」。

當某次旅行發九宮格照片時,她特意P掉酒店價格牌,卻被閨蜜截圖發群調侃:“姐這哪是度假,簡直是真人版《楚門的世界》。”

更尷尬的是,當她遇到急事需要藉錢週轉時,那些按讚如潮的朋友卻集體沉默。

心理學家阿倫森的「過度討好效應」揭示了這種惡性循環:當我們透過討好換取短期認可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形成「上癮反應」。

就像小陳不斷代班獲得的“職場人情積分”,妍妍收穫的“點讚暴擊”,本質上都是對“被需要感”的上癮式依賴。

社會交換理論指出,人際關係本質是價值對等交換。

當小陳持續輸出免費勞動,同事們會默認他的付出沒有成本;

當妍妍用假人設收穫點贊,真實的情感連結便無從建立。

就像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原則”,討好帶來的滿足感會隨著次數增加而銳減,最終演變成“越討好越空虛”的死循環。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