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恩愛的夫妻,都狠狠拿捏這3個婚姻潛規則

既擔憂自己會成為別人的負擔,又過度依賴對方的情感支撐,以至於在生活瑣事上極為強勢而不自知。
到頭來,不僅迷失了方向,也帶給伴侶窒息感,讓所有人都很緊繃。
要知道,婚姻不是人生的全部,保持自信和獨立,才能讓你散發魅力,親密關係也更容易達到平衡和健康。
看到一段話說:“成年人世界的邏輯是自己沒有的東西,別人也不願意給,因為人都是慕強的,又欺軟怕硬。”
自重者,人重之;自賤者,人賤之。
當你自己不尊重自己,別人也會看輕你,這就好似告訴別人,你不值得被好好對待。
一段積極向上的婚姻,需要雙方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和自我價值,這樣才能互相給予能量。
勢均力敵,互不依附,彼此托舉,日子才會過得踏實又自在。
來源:視覺中國
不入他人局,只耕自己果
很喜歡一句話:“找一個伴侶,目標是變幸福,而不是變成功,這個和做生意是不一樣的。”
相濡以沫半輩子的夫妻,他們的幸福感,大多源自於兩個人共同的成長和相互理解,不依賴外界的比較和成就。
有的人,因為老同學換了豪車,自行腦補別人春風得意,而對比自己的生活現狀,陷入自我否定的內耗;
還有的人,因為同事放假帶孩子出國旅遊,導致心理不平衡,回家「陰陽」老公沒本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已經很幸福了。”
現代社群媒體廣泛傳播,讓人很容易陷入「他人局」。
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朋友圈」裡的精緻生活,盲目比較就會失去對生活的掌控力。
婚姻的初衷是兩個人基於愛、信任和共同價值觀的結合。
穩定初心,明確目標,努力經營自己的「果園」才能收穫豐盛的果實。
就像《凡人歌》裡的沈琳夫婦,中年雙雙失業。
他們放下面子,搬離光鮮亮麗的大房子,賣掉50萬的寶馬車,各自嘗試不同的工作。
做月嫂、扮人偶、發傳單、開叫車、擺攤賣鹵味,從零做起,夫妻二人攜手並肩,走穩腳下的路,日子也越過越順。
人們常說,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質上的豐盈更為重要。
與其在外在標準上與人論高低,不如從內在尋找力量。
老話說:“向外求,求而不得;向內求,生生不息。”
夫妻同心,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的不如意或不完美,專注當下彼此的陪伴和支持,即使有坎坎坷,最終也會行穩致遠。
來源:視覺中國
婚姻是兩個人的修行,重要的是彼此的成長和磨合,一起面對生活挑戰、化解矛盾、學習包容和理解。
雖說婚姻是愛情的延續,但時間久了,摩擦多了,也難免會疲乏,所以搭夥過日子要講究方式方法,減少衝突,提升幸福感。
在《讀者》中讀到一段有關老夫老妻為彼此製造儀式感的文字,很有啟發:
「在漫長的婚姻中,外人看起來有點造作的儀式是多麼重要,它恰恰是誓言、責任與浪漫心性的結合體。
它讓浮躁者獲得安寧,憂鬱者獲得振奮,善感者得到撫慰;它就像一種隱形的繃帶,修復了每一對伴侶都有可能出現的裂痕。 」
回看身邊那些度過金婚銀婚的伴侶,確實都很注重儀式感,打破生活的單調,提醒彼此的珍貴,感情往往穩固持久。
願每一對攜手走進婚姻的愛人,都能並肩前行,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