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不幸,從出現「漏水的木板」開始

一個家庭的不幸,從出現「漏水的木板」開始
value101 2025-03-26 檢舉

幸福家庭的一個必備要素: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言論”,《讀者》2021年第12期

聽過一個很有趣的「水桶效應」。

一個木桶想要裝滿水,每塊木板都要齊平且無破損。

若有塊木板不整齊或本身破洞,即使灌再多水,也無濟於事。

假如把家庭比喻成水桶,家人便是彼此依靠的木板。

一個在家庭製造內耗的人,就像那塊漏水的木板。

當他不斷在家中說教挑刺,再好的家也會四散分開。

 

對外和顏悅色,對內冷漠無情

畫家徐悲鴻便是如此。

他對外人和善友好,曾經給予他幫助的人,他大方送畫感激;昔日的學生生活困窘,即使工作繁忙,他也會寄給學生一封關心信,囑託對方好好將養身體。

但關上家門後,他對妻子和孩子卻很冷淡。

妻子對他言聽計從,對徐悲鴻的父母也孝順恭敬,為了讓丈夫能專心繪畫,她主動承擔起了所有家務,妥善照顧一家人的生活。

可徐悲鴻對妻子很冷淡,在家時很少給她好臉色,在他們的兒子出生後,妻子興沖沖地抱來讓他取名,本以為能緩和他們之間的氣氛。

可徐悲鴻沒有絲毫初為人父的歡喜,冷冰冰地給孩子取名“劫生”,表示兒子是應劫而生,以此表達自己的不滿之情。

在孩子滿月後他更是立刻離開老家,搬到了上海居住。

儘管妻子常常給他寫信,關心他的近況,他卻很少給予回應,甚至在後期不回信,徹底和妻子斷聯。

他的冷漠對待,給妻子和孩子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家庭氣氛始終很壓抑。

對外人熱情,對家人無情,是一種隱形的家庭暴力。

不僅消耗家人的熱情與期待,也消解家庭的快樂與幸福。

也許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人:

和鄰居有嘮不完的話題,一點小事也噓寒問暖,對枕邊人卻只有三言兩語的敷衍,不肯說一句暖心話;

朋友有困難時,他們寬慰不斷,二話不說便慷慨解囊,可家人遇到難處時,第一反應就是拉垮下臉,開口第一句就是嫌棄和埋怨;

客戶來電話時,他們第一時間壓低嗓音,態度謙和有禮,唯獨關起門來對著老婆孩子,卻是大吼大叫,像行走的火藥桶。

孔子曰:“色難。”

越是朝夕相處的關係,我們越容易失去分寸和耐心,時不時擺臉色給對方看。

陰沉的表情、刻薄的語言就像一道高牆,終會阻斷彼此的溝通和愛。

久而久之,夫妻變成了互不搭理的怨偶,親子變成了無法和解的仇敵。

待到那時,家離分崩離析就不遠了。

 

來源:視覺中國

 

對外唯唯諾諾,對內頤指氣使

一個家最可怕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莫過於有一個借地撒火的人。

在外受的委屈,要百倍加註給家人;別人給的負能量,會變本加厲地發洩在家裡。

久而久之,本該是避風港的家,變成了他宣洩情緒的垃圾場。

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中,婦科醫生零零發工作不受重用,總遭受冷眼打擊。

老婆對他滿是心疼,知道他勞累一天,就為他按摩疏鬆筋骨;感受到他情緒低落,就給他鼓勁打氣。

零零發卻把老婆當成撒氣桶,對她大呼小叫。

老婆委屈道:“我知道你很辛苦,誰得罪你你把他罵回去,不要拿我當出氣筒啊。”

他卻理直氣壯地說:“因為我和你熟,所以拿你當出氣筒,受不了你就走啊。”

因為自己無能,便把怒火對準家人,認準親友不會計較,便把他們拖入情緒泥潭。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提出過「退行」的概念。

指的是遇到挫折時,有的人會退化成小孩,試圖用無理取鬧的方式轉嫁壓力。

他們潛意識裡認為,親人理所當然地應包容他們的一切。

可沒有人天生就該承受別人的壞情緒。

肆無忌憚地發洩負能量只會把真正愛你的人越推越遠。

正如電視劇《幸福到萬家》中的王慶來,他和妻子進城找工作時,被交警扣下摩托,還交了一筆罰款。

他對警察唯唯諾諾,轉臉就訓斥妻子:“要不是因為你,我們會跑這看人臉色嗎!”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