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有毒」的說話方式,無非這三種

一個家庭「有毒」的說話方式,無非這三種
value101 2025-03-26 檢舉

後來,節目組才得知媽媽常抱怨,是因為她一個人帶孩子,還要操持家務,身心疲憊。

育兒師蘭海指出了這位媽媽的問題所在:

在跟孩子溝通時,總是使用負面的、抱怨的語言,這會讓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無法判斷到底什麼是正確的。

並且,這也會激發孩子的叛逆意識。因為沒有好好地跟孩子溝通,並且一廂情願地為孩子做這做那,孩子長大後也容易產生一種愧疚心理。

這樣,其實是在剝奪孩子幸福的權利。

最後,孩子也學會了父母這種最無效的溝通方式──抱怨。並且,會在面對困難時本能地將失敗的原因歸給別人。

這樣,孩子很難真正長大、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來源:視覺中國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愛抱怨者的本質:

他們所謂的“抱怨”,不僅是無能的最好詮釋,而且是無能行為的不斷重複,簡直就是徹底遠離進步的“進步終結者”。

抱怨是本能,調整自己的思考方式、積極改變現狀才是本事。

一個只會抱怨的家庭,往往會陷入無盡的內耗之中。

父母只有戒除無效的抱怨,孩子才能學會正確處理負面情緒,進而形成正向、主動、開放的行為模式。

 

習慣性挑剔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百般挑剔,總是用嫌棄的語氣說話,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漸漸失去自信。

有的父母還會經常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更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電影《陽光普照》中,阿文和阿豪是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兩個孩子。

但哥哥阿豪優秀懂事,從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而弟弟阿文則頑劣叛逆,總被父母挑剔和嫌棄。

後來,因為阿文沒考上大學,爸爸直接把他送去復讀學校,一年到頭也沒來看過他幾次。

甚至,在得知阿文再次被學校開除後,爸爸直接表示:“我不希望他再回家,最好永遠別回來!”

在父母的長期打壓和挑剔下,阿文破罐子破摔,和別人打架、偷東西,還因此入獄。

出獄後,爸爸還是沒有一句好話:“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

後來,阿文不堪重負,選擇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一直被父母看作驕傲的阿豪,其實也一直活在父母的高期待和「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裡。

在一個夜晚,他也悄無聲息地從樓上跳下,離開了這個世界。

《中毒的父母》一書中寫道:“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口頭的嫌棄、「打壓式」教育的初衷是為了鞭策孩子進步,可是,對於分辨力還沒那麼強、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孩子來說,你隨口的一句挑剔,可能會成為他心頭的一根刺。

即使在成年後,這種負面影響也無法完全化解。

 

來源:視覺中國

前段時間,和母親聊起童年時的事,聊起一些事情發生時自己的感受,我說:“我當時很尷尬、很羞愧。”

媽媽說:“你那麼小,就已經知道尷尬、羞愧了嗎?”

她說她從來不會想到,自己隨口說的話,竟帶給孩子那麼大的影響。雖然我對這些事早已釋然,母親也不會再那樣講話,但那些話曾經確實傷害到了一個小女孩的自尊心。

所以啊,人非草木,孩子也是一樣。

與其過度挑剔孩子,不如試著接納他們的不完美,多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愛與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挑剔、嫌棄、壓制。

風雨雖然有利於孩子成長,可是在極端天氣面前,一棵柔弱的樹苗,往往會被狂風暴雨連根拔起。

這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

 

寫在最後

一位主持人曾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父母若想孩子懂得尊重他人,自己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

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才能培養出個性健全、情緒穩定的孩子。

不是每一句話都要說得那麼漂亮,但也不是每一句話都可以脫口而出。

戒掉在孩子麵前的習慣性否定、習慣性抱怨和習慣性挑剔,告別“有毒家庭”,一起傳播愛意與善良。

願你我,都能好好說話。餘生很長,請與孩子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