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勢沒背景的普通人出頭:走暗道、進窄門、耕瘦田

一期連麥,有網友問部落客大冰:一般人怎麼賺到第一桶金?
大冰一聽,眉頭一緊,說了句很紮心的話:第一桶金,輪不到普通人賺。
隨後,他談起自己的經歷。
他90年代初參加工作,比同齡人都早,因為家裡太窮,他再不賺錢就得喝西北風。
他從賣盒飯乾起,後來到電視台打雜,搬道具,幫攝影大哥抬設備。
淨乾些別人挑剩下的髒活累活。
等慢慢有了些經驗,他就做了主持人、製片人,算是端上電視台的鐵飯碗了。
但就在生活穩定下來後,他又決定辭職,寫書、開店,在各種賽道上不斷摸索,到如今總算是出人頭地了。
大冰說,一般人出頭,就記住一個九字箴言──走暗道,進窄門,耕瘦田 。
01
走暗道
看過一個帖子,發文者@元子 的經歷,令我感同身受。
和許多人一樣,她從老家去往大城市求學謀發展。
她以為完成了地域遷徙,人生會上一個台階。
但臨近畢業時才發現,這世界的規則沒那麼簡單。
當時,同宿舍的人,有的在父母幫襯下進了國企、拿到了編制;有人利用家裡的資源,下海創業;還有人從大一開始就規劃好了保研或是出國的路子。
只有她,誰也靠不上,只能按部就班地投履歷找工作。
然而,就業市場不容樂觀,她找了大半年也只競標了一份普通工作。
天底下沒那麼多康莊大道讓一般人去走。
那些平坦的、光明的、能迅速成功的路,不但擁擠,還有門檻。就算擠破腦袋,一般人也拿不到通行證。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先找個暗道走走看。
先上路,在前行調整姿勢,尋找機會。
我曾讀到美國心靈導師露易絲的人生經歷。
從小,她的家裡一貧如洗,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
她做過售貨員、訓練機構的前台,但兩份工作都只夠維持生計,沒什麼前途可言。
偶然的一個機會,她接觸到了心理諮商這個行業。
四、五十年前,這個產業才剛誕生,甚至稱不上一份正經工作。
但露易絲卻一頭栽進去,無數個深夜,她一本本啃著專業書,幾乎看遍了所有心理類的著述;白天有空就跑市場、做調查,推廣自己的心理治療理念。
在這個完全看不到未來的賽道上,一個人孤獨地走著,沒有夥伴,沒有老師。
但最終,她走通了這條暗道。
不僅考取了博士學位,也成為了美國最負盛名的心靈導師,將心靈療癒的事業推廣壯大。
露易絲的經歷,堪稱我們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模板。
當人生無路可走,我們不如試著自己踩出一條新路。
最開始,你的處境或許暗無天日,毫無希望,但只要不放棄,你就能走到柳暗花明處。
02
進窄門
前段時間,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金一南的演講,非常感動。
他說自己現在看起來很成功,但其實並非天生好命。
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憑藉著「做難事」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
14歲他被分配到工廠當學徒,創下了連續幹36小時的紀錄;
20歲踏進軍營,別人休息時,就硬撐著精神學習考文憑;
32歲退伍後,他當了圖書館員,同事們都混天熬日子,他卻一頭栽進書海博覽群書。
就這樣默默努力了11年,他最終抓住機會讓領導者看見了自己的學識與能力。
46歲那年,他走出圖書館,上台當教員。
之後上課、出書、演講,人生在蟄伏數十年後加速起飛。
有人問他:“幹困難事就是自找苦吃,為什麼要幹困難事?”
金教授回答:
「為了克服平淡,平淡是磨滅理想的鈍刀,最殺滅人的志向。
像我們沒有起跑線優勢的,想有所作為,必須著力克服平淡,敢於把自己逼上牆角。 」
正所謂,做難事必有所得,人生終究是沒有白吃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