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擺脫內耗的頂級心態:事已至此

有一年,作家大冰獨自摩旅進藏。
途中,道路塌方,他距離最近的村鎮有近百公里。
看著漸黑的天色,大冰心中慌亂不堪。
就在他急到冒汗的時候,突然想到四個字:“事已至此。”
在他想來,最壞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再慌亂焦急毫無意義。
當下要做的,就是接受現實,找個營地休息過夜,靜待天明。
於是,他扭頭就找了一處橋洞,搭起帳篷,生起營火。
當他看著夜空點點繁星,心情突然愉悅起來,憂慮頓消。
對此,大冰說:心隨念走,身隨緣走,人是靠心態活著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像大冰一樣,做事稍不遂願就焦慮、慌張。
這時候,不妨告訴自己:事已至此。
在那一瞬間,你會發現,你內心的忐忑不安,突然被治癒了。
1
事已至此,抱怨不如改變
很認同作家張笑恆的一句話:牢騷的背後,多半是低劣與無能。
越是喜歡抱怨的人,越往事情就會越不順。
產品經理曾小胖曾回憶起一件往事。
他剛參加工作時,有次跟隨副總連夜出差談合作。
時值隆冬,沒想到汽車在高速上壓到一塊鋼板,爆了胎。
幸虧司機經驗豐富,穩住車身,這才沒釀成慘禍。
車外北風呼嘯,凍得發抖的曾小胖,不禁埋怨起來:
「是誰把這鋼板丟在路上?這路政怎麼回事?我一定要舉報這些不作為的人……」
然而副總卻說:“人沒事就好。事已至此,先報警吧。”
言語之中,不見一絲怨氣。
緊接著,副總就另外聯絡了車輛,帶著一行人前往目的地。
換車之後,沒一會兒,副總便睡了過去。
而曾小胖仍舊滿肚子不快,遲遲未能入眠。
結果,等到第二天洽談時,副總神采奕奕,而他整個人卻萎靡不振。
這次合作,幾乎靠副總一己之力商談下來。
事後曾小胖心裡過意不去。
副總安慰:既然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為什麼還要抱怨呢?不如調整好自身狀態手下一件事。
實際上,人這一生像這種突如其來的事故,數不勝數。
但事已至此,下一步該怎麼走,全看你自己。
有人考試落榜,從此一蹶不振,也有人找到落後的關鍵,收拾心態重新出發;
有人創業失敗,各種想不開,也有人總結經驗,找到了從頭再來的決心;
有人在工作中屢屢受挫,變得灰心喪氣,也有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
正如白岩松所說: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當你面對挫折時,先別急著質問命運,而是去想「怎麼辦」。
學會將抱怨轉變為行動,你會發現,事情遠沒有你想得那麼糟。
2
事已至此,對抗不如允許
曾聽過一個「暈船法則」。
講的是人在乘船時,若總是僵直著身體,對抗船體的顛簸,人反而會被顛簸頭轉向;
但若是放棄對抗船體,學著隨船擺動,人的暈船症狀很快便會得到緩解。
人生海海,起伏都是常態,磕磕絆絆也是尋常。
倘若你一味對抗命運,只會在碰撞中消耗自己,折磨自己。
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做過兩件小事,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他身為生產隊長,偷偷為村裡人多分了一點豬飼料地。
本是件利人的大好事,結果卻被對頭舉報到了公社。
公社領導勃然大怒,就把他綁到公社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