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最經典的6句話,藏著人生的智慧

《道德經》中最經典的6句話,藏著人生的智慧
value101 2025-04-11 檢舉

白岩松說:

 

「三十到四十歲時,一系列問題沒有答案,我很慶幸在這個階段遇到了我的生命之書,《道德經》。”

 

十幾年前,他的事業順風順水,但名利與痛苦相伴而生。

 

高壓之下,他一度患上了憂鬱症,後來透過誦讀《道德經》,才逐漸走出了陰霾。

 

它全文只有5162字,卻是許多人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行動指南。

 

你是否因為工作表現不好,而焦頭爛額?

 

你是否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憂心忡忡?

 

你是否因為人際關係不好,而鬱鬱寡歡?

 

不妨看看書中最經典的6句話,許多困惑或許會迎刃而解。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釋義:最高的德行如同水,水不捨晝夜地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一爭高下。

 

張良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他曾在鴻門宴上救劉邦於危難之中。

 

天下大定之後,劉邦封賞功臣,蕭何被封為酇侯,食邑最多,韓信被封為楚王。

 

劉邦讓張良在齊國屬地內任選三萬戶為食邑,張良卻婉言謝絕,並主動請封與劉邦最初相遇的留地。

 

他深知「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此後便謊稱身體不適,很少過問政事,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因為不爭,他避開了鋒芒,得以頤養天年,而韓信最終被殺。

 

不爭,看似消極悲觀,實際上是積極保全自己的智慧。

 

在這個內卷時代,人們焦慮不安,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

 

內卷的本質就是“爭”,大家爭強好勝,攀來比去,永無寧日。

 

不爭,才是治癒內卷的良藥。

 

任世界喧鬧,堅持自己的節奏,與世無爭。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爭功名利祿,贏得人品和格局,機會不請自來;

 

不爭眼前得失,眼光長遠謀大略,未來一片光明;

 

不爭口舌之快,得朋友者得天下,獲得更多幫助。

 

做好自己,不爭不搶,反而得到更多。

 

不爭,就是最大的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釋義: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有一個段子,三個人坐電梯上行,第一個做伏地挺身,第二個繞著電梯跑圈,第三個站著不動。

 

出電梯後,有人問他們怎麼上來的。

 

第一個答,做伏地挺身上來的;第二個答,跑步上來的;第三個答,什麼都沒做就上來了。

 

拼命折騰,不如順其自然。

 

著名企業家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順風行駛相比逆風行駛,既輕鬆又有效率。

 

但生活中,人們卻常違背自然規律,反其道而行。

 

為瞭望子成龍,不惜揠苗助長,壓榨業餘時間,結果犧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不​​償失,不如讓孩子自然發展。

 

為了迎合他人,卑躬屈膝,自己活得憋屈,還遭別人鄙夷,不如順其自然,不卑不亢,自己活得舒暢,也贏得他人尊重。

 

順其自然,順勢而為,才能事半功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釋義:認識他人是智慧,認識自己是高明。戰勝別人有勇力,戰勝自己是強大。

 

古時候,在一個叫南岐的山谷,幾乎與世隔絕。

 

南岐的水缺碘,村民都得了粗脖子病。

 

有一天,山外來了一個人,居民們爭相圍觀,說那人脖子又細又長太難看,準是得了什麼病。

 

外地人說:“你們才得了病,叫粗脖子病。”

 

南岐人說:“我們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脖子,胖乎乎的,多好看啊。”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像南岐人一樣,自命清高,孤芳自賞。

 

人貴有自知之明,但是人們常常自以為是。

 

歌德曾說:“覺察旁人的錯誤志向並不難,難在覺察自己的錯誤志向,這需要很大的神誌清醒。”

 

許多人對別人吹毛求疵,對自己的問題卻視而不見。

 

客觀認識自己,才是真正的高明。

 

阻礙我們前進的,常常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真正的強大,不是戰勝別人的阻礙,而是戰勝自己的限制。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釋義: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卻可以勝過天下至堅之物。

 

水柔若無骨,卻能滴水穿石;女人柔情似水,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