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是吃出來的!醫生勸告:不想患帕金森,這六類食物別吃

今年33歲的劉女士是一家公司的會計主管,公司業績不錯,工作也就比較忙,尤其是月底月初加班更是常態。此前由于經常頭暈頭痛,她就到公司附近的一個醫院看診,醫生給開了鹽酸氟桂利嗪,並讓她睡前口服。回家服藥一段時間後,癥狀明顯緩解,後來再出現類似癥狀,她便自行服藥了。
近段時間,她在工作時發現打鍵盤出現了手抖現象,而且日常吃飯、刷牙也開始手抖,只好趕緊到了醫院檢查,結果被查出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徵。
問診後醫生解釋劉女士的癥狀與長期擅自服用鹽酸氟桂利嗪有關,好在及時停藥經過積極治療後,劉女士的不適癥狀很快就得以緩解。很多人不知道吃藥也可能引發帕金森癥,因此有些藥物一定不能隨便亂用!
一、當心!吃藥也會誘發帕金森?帕金森是一種中老年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疾病,會出現動作遲緩、靜止性震顫等癥狀。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徵是一種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徵,患者會有運動減少、肌張力增強、震顫等癥狀表現。據統計,64歲以上的老人出現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徵發病率可達3.3%,在所有帕金森病例中占比37%。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區主治醫師張曉曉介紹:高齡、遲發性運動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女性、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及先前存在錐體外系疾病的人群等,更容易出現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徵。藥源性帕金森比原發性帕金森病情發展更為迅速,多以周、月為單位加重。
不過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徵是可逆的,一般停藥後多數患者會在4個月內癥狀緩解,也有部分患者停藥後癥狀還會超過6個月,甚至超過27個月。
北京老年醫院神經內科吳玉芙主任醫師刊文指出,以下幾類藥物可能會引起藥物性帕金森綜合徵!
1、第一代抗精神病藥~~~奮乃靜、氯丙嗪、舒必利等藥物,是人們最早發現會引發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徵的藥物。
這些藥物中抗精神病藥效越好,那患者服用後出現帕金森綜合徵的幾率越高。
2、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奧氮平、魯拉西酮、利培酮、齊拉西酮、帕利哌酮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藥,也會增加帕金森綜合徵風險,不過要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藥風險低點。
3、鈣通道阻滯劑~~~氟桂利嗪、桂利嗪等藥物多用來治療偏頭痛、眩暈、外周血管病等,也可能會增加帕金森綜合徵風險。
4、多巴胺耗竭劑~~~丁苯那嗪、伐苯那嗪、利血平、氘丁苯那嗪等藥物,會通過消耗多巴胺引發帕金森綜合徵。
5、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氟西汀和氟伏沙明等藥物,也可能會有增加帕金森綜合徵風險,但風險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