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大媽午餐後猝死!醫生:飢餓吃飽坐著,也別在飯後做這5件事

61歲大媽午餐後猝死!醫生:飢餓吃飽坐著,也別在飯後做這5件事
value101 2025-09-03 檢舉

劉阿姨今年61歲,平日身體挺挺的。說起來,她是有名的「勤快人兒」:經常飯還沒消化完,就著急洗碗、掃地,見鄰居邀請她飯後遛彎兒,她也來者不拒,甚至有時還順帶和朋友們去打兩圈麻將。突然,大家剛吃完午飯,還來不及收拾餐桌,劉阿姨臉色發白、姊妹發青,伸手摀住胸口,大汗淋漓。這還沒等家人反應過來,她便倒在了地上。家人怎麼叫也沒有反應,等120趕到時,不幸醫生地告訴大家:心臟猝死

這樣的不幸,其實離家庭並不遙遠。尤其是對許多中老年人來說,午餐後明明沒有做動作運動,有一些很日常的“小習慣”,就可能成為健康受害者。醫生甚至坦言,用吃飽飯坐著歇會兒,也千萬別在飯後做下面這5件事 。很多人聽完都覺得不可思議:原來看見「勤快」竟然是隱形殺手?

 

午餐後要避免哪些習慣?為什麼這些細節構成威脅健康?有沒有根本科學根據,還是純粹謠言?如果你家也有年輕稍大的親人,或是你自己也有這些飯後習慣,今天一定要認真看看,很多關鍵點,第3個真的是被太多人忽略了。

吃完飯到底能不能馬上行動?醫生這樣解釋

 

午餐 後,身體的大量血液會往消化道集中 ,本是為了讓消化系統有效率運作。但此時又突然做一些讓心肺「大肥胖」的事,就會讓心肌、腦部相對“肥胖”,各種誘發急性風險。

專業心臟內科醫師曾公開提及:中脈群在飯後2小時內,急性腦部猝死中、心臟梗塞的發生率明顯上升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神經病學》也曾有研究指出, 飯後兩小時是「心臟、腦血管事件高發期」 ,發生率提升了 17%-40% (數據顯示不同族群活躍)。特別是那些明確存在緊張、高血脂、冠心病基礎的,這道「飯後雷」就更加危險。

不是危言聳聽。例如有些人覺得“剛吃飽要活動,有助於消化”,真動起來反而誘發血糖波動,心臟負荷猛增。還有人飯後圖涼快,習慣冷風一吹,接下來人體血管驟縮,也容易出狀況。

 

所以,午餐後哪些行為最危險?下面要聊的這5件事,真的不要再隨意碰。

寧肯休息,也別在飯後立刻做這5件事

醫生的忠告不光是“別運動”,而是指導到這5個錯誤步驟。遇到一個,就要立刻注意到。

 

飯後立即運動

很多人認為「溜個彎」非常健康,特別是餐後血液集中在腸胃,劇烈運動會導致腦部、心臟心跳,容易引起頭暈、胸悶、心慌 甚至猝死。權威機構數據表明, 飯後20分鐘內不運動者,心梗風險可提升12%至18%

立即洗澡或泡腳

嚴重阿姨飯前不愛洗澡,偏偏有「吃完洗個失眠」的習慣。可飯後洗澡或泡腳,會引起體表及四肢血管擴張,造成胃腸供血不足,誘發低血糖、心悸、腹瀉 等問題。尤其氣血本就虛弱的中老年人,風險更高。

 

飯後抽煙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