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真正的自由,是沖破心靈的枷鎖

《瓦爾登湖》:真正的自由,是沖破心靈的枷鎖
value101 2022-11-29 檢舉

《瓦爾登湖》 這本書曾和《圣經》一同入選為美國圖書館「塑造讀者的25本書」之一,暢銷百余年。

如果你覺得生活節奏很快,總是感到焦慮;

如果你不喜歡社交,又害怕獨處;

如果你不知道,美好的生活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

 

盧梭曾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自由無價,但人總是不免困于世俗、困于心、困于情,有執著和偏見,更有痛苦、徘徊與掙扎。

每個人都在尋找自由的出口,期望抵達心靈的港灣。

175年前,有位青年來到瓦爾登湖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我們提供了探索自由的另一種可能,并以此經歷寫成了經典著作《瓦爾登湖》。

他就是美國作家——梭羅。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梭羅獨自在瓦爾登湖畔度過的兩年零兩個月的所見、所思、所感,為我們揭示了人生的真諦與生活的智慧。

 

有人說,石墻易毀,心墻難拆。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思維之墻。

心靈的束縛就是一種思維的局限,讓人體會不到自由的歡暢和生活的愉悅。

讀懂《瓦爾登湖》,我們就會明白:人生在世,要想實現真正的自由,就得沖破心靈的枷鎖。

不被物質欲望奴役,過簡樸生活

1845年,美國作家梭羅借了一把斧頭,走入瓦爾登湖邊的山林,建起了一座小木屋。

 

在瓦爾登湖的兩年間,他發現在湖畔建立一個家,只需花費28.12美元,而花費0.27美元就可以維持一周的生活。

不僅如此。

他開荒種地,餓了就吃自己耕種的簡單食物,渴了就喝純凈清澈的湖水。

用六個星期的時間就能賺取一年的生活費,剩余的46個星期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他隨時欣賞著純凈美妙的景色,在木屋里愜意地閱讀寫作,用心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梭羅試圖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紛繁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

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總是被欲望驅使,期望有更高的社會地位,住更大的房子,買名貴的車子,穿華麗的衣服。

如果得不到,便覺低人一等,心理失衡,煩惱郁悶。

于是在不斷的追逐中,迷失本心,內心負累,感受不到一點快樂。

 

就像書中住在瓦爾登湖畔貝克農場里的約翰一家。

為了所謂的「美國夢」,從愛爾蘭跋涉至此。

約翰看起來誠實勤懇,沒有什麼能力,每天拼命干活,在附近的沼澤地為人翻耕草地,一英畝只得到10美元,還要負擔一大家人不斷膨脹的物質需求。

他的妻子不甘心過這樣的生活,每天敦促丈夫出工,總希望丈夫更勤勞一點,就可以讓家人擺脫貧窮的境遇。

然而,事與愿違。

他們家還是只能住在屋頂漏雨的簡陋小屋,沒有像樣的家具,全家吃不飽飯,還喝著渾濁的水。

在追逐物質的過程中,約翰痛苦不堪,因而缺乏思考和改變,導致在生活中不斷沉淪。

內心的虛榮和貪婪,是自己給自己套上的心靈枷鎖。

梭羅認為:「人不應該被奢華的生活所拖累,只有過簡單淳樸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內心的輕松和愉悅。」

 

在物質的世界里,如果不加以控制,永遠沒有止境。

因為有多,就必然有少;有富,就必然有窮;有時尚,就必然有過時。

所以,不被物質欲望奴役,過簡樸生活,人生就越幸福。

停止精神內耗,用心感受自然

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精神家園。

梭羅掙脫了物質的束縛,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內在需求,讓思想和精神得到升華。

 

有人說,自然界有治愈人心的力量。跟隨梭羅的腳步,我們也得到了一次心靈凈化。

他在瓦爾登湖畔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大自然的絕美畫卷。

在湖光山色中,梭羅記錄了大到四季景色的交替,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都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書中。

他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觀察鳥類、動物、花草和樹木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祥和美好。

他在月光下的湖里釣魚、游泳,感受小船隨輕柔的夜風飄蕩;在溫暖的黃昏,他坐在小船上吹笛子;伴著樹林草地的花香,看鱸魚在周圍游來游去。

 

在梭羅眼中,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風霜雨雪,春夏秋冬,都值得我們駐足欣賞。

正如他在書中所說:

「讓自己像大自然一樣簡樸,驅散我們眉頭的陰云,給我們的毛孔里注入一點活力。」

無論修建房屋,還是除草種豆,采摘野果,梭羅都很熱愛。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