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范仲淹《岳陽樓記》我頓悟:沒有一種人生不辛苦,熬過去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公元1046年,被貶河南鄧州的范仲淹,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一封來信。
隨信一起寄過來的,還有一幅畫著岳陽樓的《洞庭晚秋圖》。
滕子京在信中寫道:“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
他想請范仲淹為重修落成的岳陽樓做一篇賦,以便此樓能被後人長久地銘記。
范仲淹看過信後,沒有絲毫推辭,當即就展開《洞庭晚秋圖》,看圖作文。
一時間,他思緒翻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傳世名句,從他的筆尖傾瀉出來。
這些名句,像一束光,照亮了千古。
自此,《岳陽樓記》載入青史,岳陽樓亦得以永世不朽。
其中,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更是指引了一代又一代迷茫而又痛苦的人,在困境中看開,於絕望中重生。
1
熬過迷茫的苦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譯文: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道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感悟: 當人生的風雨來襲時,前路會變得特別泥濘難行。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也很容易被環境影響,變得悲觀消沉。
看天只覺愁云密布,看地只見前路茫茫。
通達如范仲淹,也曾陷入這樣的困境。
那還是范仲淹20歲的時候。
當時,他還姓朱,名叫朱說(yuè)。作為朱家的一員,自然事事都要為家里人著想,所以,范仲淹時常勸誡自己的兄弟不要揮霍錢財、浪費生命。
有一天,朱氏兄弟被范仲淹說得煩了,脫口而出道:
“我們花的是朱家的錢,關你什麼事?”
聽到這話的范仲淹,愣在原地,第一次對自己的身世產生了質疑。
後來,范仲淹四處打聽,才知道自己真的不是朱家的親生骨肉,而是姑蘇范氏之子。
在他兩歲時,父親去世,母親無奈,只得帶著他改嫁,才有了後來的這些事情。
遭逢人生巨變的他,一時間,只覺得天地茫茫,心無所依。
但短暫的迷茫過後,范仲淹又像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般,做出了一個堅定的決定。
他雖感念朱家的養育之恩,但也不願再寄生於這裡。
於是毅然辭別母親,外出求學。誓要認祖歸宗,改回範姓。
當時范家的人,也怕他來分家產,范仲淹想要改回本姓,談何容易。
范仲淹卻從不氣餒,他拼了命地考進全國四大名校之一的應天書院。
五年來不曾脫衣服睡覺,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臉繼續讀書。
就這樣,到了26歲那年,他得以科舉高中,面見皇帝,為自己爭取回了範姓。
人這一生,經歷一時的迷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迷茫。
這樣的人,只會在生活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若要走出這種困境,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步履不停,兀自攀登。
正如老話所說,人向前走,苦才退後。
歲月不會虧待任何人,當你奮力穿透迷霧,越過山窮水盡,人生終會柳暗花明。
2
熬過低谷的苦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譯文: (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覺得喜氣洋洋了。
感悟: 有人說,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在於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
人在低谷時,與其難過,不如爭氣;與其抱怨,不如前行。
當你獨自扛過了所有黑暗,你會發現,曾經的苦難,早已讓你成了更好的自己。
范仲淹離開朱家去應天書院求學時,日子過得非常艱苦。
他每天穿著寒酸,只能靠喝粥充飢。
在這樣的條件下,他還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讀書,晚上也要讀到夜深才睡,寒來暑往,日日如此。
但他卻絲毫沒有抱怨生活的苦。
在這段難熬的時期,他拒絕了所有的消遣和享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就連皇帝到應天府巡遊這樣的盛況,他也不為所動,不願去湊這個熱鬧。
在最艱難的時候,范仲淹窮不移其節,苦不改其志。
秉著這樣的心性,他熬過了那段苦難,得以魚躍龍門,榮登進士。
不過,獲得官身的范仲淹,也並沒有從此得到命運的眷顧,還幾次三番被貶。
有一次,他因進諫觸怒皇帝,被貶到了睦州。
聽到這個消息,范仲淹既不悲觀惆悵,也不怨天尤人。
他到了睦州以後,很快就將自己的身心融入了青山綠水之中。
一邊喝著山中剛采的新茶,一邊愜意地睡著午覺,將塵世的煩惱拋到了腦後。
《偶遇》一書中說:
無論是誰,都曾經或正在經歷各自的人生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這條隧道,是難捱的低谷期,也是人生的試煉場。
如果這段時間,你覺得困頓難行,不妨多給自己一分從容與冷靜。
如果你覺得撐不下去,請多許自己一份光明與希望。
正如作家劉同所說,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每一次低谷,每一次挫折,熬過去,就是人成長的最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