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活法:過“高配生活”,富養自己
門外的敲門聲越來越大,他用腳緊緊抵住門邊,用手輕輕摀住兒子的耳朵。
前無方向,後無退路,他徹底崩潰了,再也忍不住啜泣起來。
最困難之際,他甚至賣血來供兒子吃飯。
這樣的至暗時刻,投射著疫情之後多少人的悲戚酸楚。
想起一個網友自述他的媽媽因心髒病住院,手裡揣著那張上萬塊的藥費單,他茫然無措了。要不是父母有點救急的存款,恐怕這一次的手術錢他們都付不起。
李宮俊說:“沒錢的日子不難過,而是根本不能過。 ”
金錢之所以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是因為它支撐了生活最基礎的構架。
疫情三年,很多人都開始明白,談錢並不庸俗,而是清醒。
金錢告訴我們的真相就是,你光芒萬丈,餘額蹭蹭漲時,世界總是溫和幸福的;
但相反的是,你貧困潦倒,囊中羞澀時,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冷漠。
從現在開始,多賺錢,早點實現“高配”財富。
多讀書,讓心態高配
作家赫爾岑說:
“書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書籍永遠是人類最真誠的朋友,它永遠會向你招手。
當你被生活無情拖入泥潭時,讀書,可以拉你一把,助你走向輝煌的人生一臂之力。
曾火遍全網的範雨素真真實實地向大家展現了讀書對她的人生有著深大的影響。
範雨素是一名僅有初中學歷的育兒嫂,因自述性文章《我是范雨素》為人熟知。
整篇文章並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以質樸的文筆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面對命運不公時的抵抗,打動了無數讀者。
小時候,範雨素酷愛讀書,書本有的是哥哥買的,有的是從親戚鄰居家借的。於嗜書如命的範雨素而言,她不敢有太多要求,有什麼書便讀什麼。
她喜歡看小說裡故事發生的地理位置,然後在地圖上尋找對應的地點,看它是大洲,抑或是河流。
她還會穿越到書本中和里面的人物一起冒險,一起做實驗。
看完《梅臘月》《神秘島》之後,範雨素坦言每個主人公都無形中影響了她,給她帶來勇氣,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讀的書多了,她便不願再囿於那破爛不堪的生活,不甘心繼續過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於是開始北漂。
即使只能住在八平米的出租屋裡,範雨素也從未放棄過對知識的渴求。
平日里她去做鐘點工補貼家用,閒暇時刻便跑去舊貨市場淘書,一本一塊兩塊,範雨素就像撿到寶一樣成堆往家裡搬。
回憶那段艱難的歲月,她笑著說:
“一本書讀完可能很快就忘乾淨了,好比竹籃打水,是一場空,但是竹籃經過一次次水的洗禮,會一次比一次乾淨。
一個人每天看書,可能記不住什麼,但是在潛意識裡會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吧,書籍就如同天使來拯救她遠離人間地獄的。
《格言聯璧》中寫道:“魚離水則身枯,心離書則神索。”
意思是魚離開水就會死亡,心離開書籍就會精神頹喪。
讀書,能直面苦難,自我療愈。
讀書,能重塑內心,活出自我。
多讀書,方能擁有“高配”心態。
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說:“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秘訣,其實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後疫情時代,未來的路都要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努力過後的回饋。
富養自己,過“高配”生活,這就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