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你差勁
絕對孤島的人就像是真的選擇在孤島上生存一樣,不以任何形式與現代文明和其他人類相連接。
現代人活成絕對孤島的並不多。
即便是《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居住在瓦爾登湖邊的2年時間裡,他的媽媽時不時來送飯給他,不然他那有力氣建房子聽蛙鳴鳥叫……(小編聽到這裡笑出聲)
現在有很多企業家或心理學研究者,會去到一些寺廟“閉關”思考事物本質,不用電子產品、不言不語。這也是一種絕對孤島的體驗。
活成孤島雖然有很多不便和危險,但好處在於:方便、省事。
羞辱
Q:這樣閉鎖自己的人,通常對外建立關係的障礙是什麼?
趙穎奇: 從本質上講,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甚至說人就是為了彼此連接而生的。
你看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就會笑,他們能夠無障礙地跟任何人四目相對,毫不迴避。
如果你在地鐵上、電梯裡看到一個對你笑的小嬰兒,你一定也會被這個眼神觸動或感染。
是什麼把這種天然、天生的連接能力中斷,反而導向了封閉?
最初也是最有殺傷力的,是養育者(父母)及重要他人的羞辱指責。
一個人曾經遭受的羞辱指責越多,他預想來自外界的羞恥感越多,建立關係的障礙越大。
關係的建立是需要足夠的相互尊重、尊嚴和自豪感為基礎的。
一個人所感受到的羞恥感會大大削弱TA的自尊感、自豪感甚至存在感。
你無法指望一個沒有存在感的人去與他人建立關係。
嬰兒雖然不知道存在感為何物,但TA從不懷疑自己的存在,所以嬰兒沒有負擔。
而一個存在過,但被各種創傷剝奪了存在感的成年人,對關係的預期往往是負面的。
這種負面預期,就是建立關係的障礙。
羈絆
Q: 每個人都需要關係嗎?關係有多重要?
趙穎奇: 是的。
關係,讓人活得更像個人。
雖然無數的案例表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婚姻生活,不過英國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
已婚人的壽命比單身人士平均長3年,每年收入大約多出3000英鎊。
另外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項專題研究表明:美滿和諧的婚姻生活,可以延長人的壽命,增進生理及心理健康。
關係,讓人願意為自己負責。
如今飼養寵物、擼貓成癮的我們,也可以說與它們建立的都是過命的關係,所換來的忠誠、溫暖與安慰,遠大於我們對它們的付出。
那種感覺,為“奴”的都知。
甚至美國某監獄裡養了貓,重犯們都表現良好了。
重犯們說,是這些貓貓讓他們學會了承擔責任、喚起了心中的光明,讓他們願意成為更好的人。
可見,就算關係的對方是動物,也好過四面冰冷的牆壁。
不再迴避,是為了不錯過那個值得的人。
習慣了疏離人群,或許真的可以享受“省事”的生活。
但真的遇到自己喜歡的、想接近的人時,卻連邀請對方吃飯都開不了口。
好的人際能力,很多時候不是為了人脈多好,而是希望有天我們遇到自己真心欣賞的人時,能夠大方無障礙地跟對方產生美好的羈絆。
值得
Q:一個習慣迴避的人,要怎樣走出第一步?
趙穎奇: 對外界的基本信任,是你能走出去的基礎。
你要給外界機會,讓它在你面前充分呈現它本身的樣子,而不是你想像的或曾經感受到的樣子。
同時你也要給自己機會。
外界在變化,你自己也在長大。
無論你曾經以為外界是怎樣的一個狀態,只要你有意願,此刻就是你重新體驗和定義它的時候了。
走出去,你就有機會得到世界給予你的厚禮。
它不需要你必須是誰、成為誰。
因為這個厚禮人人有份,只要你有連接的願望,這份厚禮就源源不斷。
因為我們人類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個活著存在於這個文明中的人,都是幸運兒。
那麼,怎樣向外界走出第一步呢?
首先,可以嘗試接近一些你覺得相對安全的個人或群體。
怎樣判斷安不安全?
答案是,聽從你的感覺。
你總有辦法感覺出自己在誰面前或在哪個群體裡更有安全感、更多的被尊重、支持和肯定。
然後,當你能融入,同時那些人能夠確認和欣賞你時,你的歸屬感得到強化。
同時,去成為別人的支持者。
你也有機會和能力作為別人的“他人”的身份回饋他們安全感、尊重、支持和肯定。
你這樣對其他人,他人這樣對你,不是因為他或你到底是誰、有怎樣的內在才華或外在財富,只因為你們都是人,只是因為恰巧你們相遇,便相互在關係中成就對方。
這種感覺,越純粹、越快樂。
當你在與人的互動中感受到快樂的時候,恭喜!你成功走出了第一步——
快樂,就是你在人際關係中最應有的反應。
無論曾經你的關係中有怎樣的創傷及不適,體驗到這種快樂之後,你將走向社會之路。
進而,你會覺得:我值得,人間值得。
諮詢師簡介:趙穎奇,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領域: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社交障礙、焦慮和抑鬱情緒、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所在諮詢室:武志紅廣州海珠諮詢室。
陳沉沉,一個沉浸、沉靜的心理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