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理解力在哪一層,生命的層次就在哪裡
想,都是問題,
做,才有答案。
心理學家歐榮曾提出一個「理解力」 的概念。
他指出,理解力是一個人的核心能力,它代表你對事物認知、領悟的程度。
你對事物的認知層次越低,越是只能隨波逐流,在迷茫中活得疲憊又麻木。
很多人過得不好,常常陷入困頓之中,正是因為理解力的欠缺。
正如作家朱子熹所說,理解力被喚醒的人,才能充分認識自己、掌控生活,進而選擇命運。
你的理解力處在什麼水平,你的生命也就處在什麼層次。
1
哲學家愛爾維修說,人是環境的產物。
當生活遇到不順服時,很多人往往將問題歸咎於環境,習慣從外部尋找原因。
理解力處於環境層的人,眼睛只盯著外界,永遠無法體認到問題的關鍵。
久而久之,只能將自己鎖死在眼前的困頓中。
劉潤老師曾講過兩家啤酒廠的故事。
第一家啤酒廠,因為地理位置好,價格也便宜,生意非常紅火。
後來隨著網購以及物流的強勢發展,全國的啤酒都流入了當地。
這家啤酒廠的生意也受到影響,營業額一落千丈。
面對這局面,酒廠老闆只顧每天四處跟人埋怨,說環境太差,電商平台搶了他的生意。
沒出幾年,他的酒廠因為效益太差,只能被迫關閉。
而另一家啤酒廠,也面臨這個問題。
但酒廠的老闆卻從不抱怨市場環境,而是認真思考自家產品定位,尋找不足之處。
經過一番調整,他決定在開發新產品的同時,主動借助網路行銷。
最終這家酒廠不僅重新站穩腳跟,銷售額更是翻了一番。
心理學家把人的價值觀分為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是強勢價值觀。
兩者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弱勢價值觀遇事問:憑什麼?喜歡從外在環境找原因。
而強勢價值觀卻習慣問自己:為什麼?善於向內求因。
將問題歸於外部,你只能在抱怨中消耗自己;能從自身找原因的人,才能不斷成長。
學會提升理解力,跳出環境的桎梏,站在更高維度看問題。
多從自身找原因,及時改進,你才能將所有的挫敗,都轉化成向上的階梯。
2
作家王朔寫過一部小說,叫《我是你爸爸》。
小說中的爸爸,一直夢想著成為作家。
每天晚上吃完飯,他就坐到書桌前,準備好草稿紙和筆,然後就陷入了沉思。
兒子覺得奇怪,就問他:為什麼你不動筆呢?
爸爸回答:還沒醞釀好,我要構思一個完美的作品。
就這樣,他只空想而不落筆,結果一輩子過去了,他依舊毫無作為。
美國第35任總統甘迺迪說,一個人最大的危險是無所行動。
再怎麼懂得找原因,有再精妙的想法,你若不付諸行動,終究還是無法改變現狀。
理解力處於第二層的人,除了能看見環境的製約,還能看到行為的缺失。
只有知行合一,真正行動起來,你才能由平凡抵達卓越。
在世界花式滑冰史上,美國名將史考特是個傳奇人物。
他曾在1981年到1984年之間,連續四次獲得世界冠軍。
而在談及自己的成就時,他說:我只是把握住了時間,一旦確立目標,我就會立即採取行動。
史考特回憶說,在他年幼時,總看到母親非常刻苦地閱讀。
當時母親是一名中學教師,卻一直想去大學任教,為此她一直在自學。
史考特曾問母親,為什麼那麼拼命看書,明天看不行嗎?
母親卻說:上帝給你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一旦準備行動,就必須利用每一分鐘。
聽了母親的話,史考特受到很大的啟發。
長大後,他想成為運動員,於是他爭分奪秒地練習技術,最終成為世界冠軍。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行動解決一切,沒有行動,什麼都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