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之後,我發現生活好過多了

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之後,我發現生活好過多了
value101 2024-04-15 檢舉

 

03

在這個人情社會,我們或多或少都自帶“討好型人格”,這一點在朋友圈表現的尤為明顯。

發朋友圈之前要先設置分組可見。“這麼幼稚的事情給比較好的朋友看見就好,大學同學可能會覺得我少見多怪,長輩可能會覺得我幼稚。”

發了一條朋友圈,每隔一分鐘都要去看一下有多少人點贊。很久沒有人點贊,我們會反思,是發的內容不好還是人際關係的淡漠。

 

給別人評論時要深思熟慮。“這個人跟她不太熟還是不要加/微笑的表情了,等下誤以為我是嘲諷的意思”;“加感嘆號會不會顯得語氣太重,換成句號吧。”

 

以前沒有微信也沒有朋友圈,我們的圈子很小。維繫的時候似乎沒有這麼難這麼費勁。社交網絡的發達逐漸擴大我們被評價的範圍,我們做的事,一句評論,一條朋友圈,可能被各種懂你或者不懂你的人評論,於是我們逐漸小心翼翼起來。

心理學家說:人這一生都在尋求別人的認可。這種渴望讓你在任何公共平台上甚至人際關係中委屈求全,迎合各種人的口味。但你忽略了一個事實,無論你再怎麼討好,都無法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你待人和善有人會說你心機重,你拼盡全力會有人說你運氣好。所以當你拼盡全力想去討好別人的時候,到頭來會發現自己一文不值。

 

04

 

生而為人,而不是人設。嘗試跳出“討好型”的怪圈,因為:

一,沒必要。有的人討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可。人人都有這種需求,人性所致,但不要太在意。

知乎上有一句至理名言:發生在你身上的99%的事都與別人無關。真正明白這一點能免於朋友圈焦慮。現在的人每天連玩手機的時間都不夠,顧不上看你的東西,再說看見了人家也不care。

 

二,沒有用。有的人討好是為了維繫所謂的人脈,害怕得罪別人,哪天需要對方幫忙的時候卻有求不應。幫助別人這種事,做到與人為善就好,再好的善良,一旦過了頭,再別人眼裡可能只是卑躬屈膝的討好。

 

當你作為一個“討好者”時所建立的一切人際關係95%以上都是沒有用的。你在放低姿態的同時等同於告訴別人你就是好欺負的老好人,既然好欺負就算不幫你又怎樣呢?別人根本就不把你當回事,這樣的人際關係並不會在未來給你帶來實際性的幫助和利益。

 

三,吃力不討好。好人做錯了一件事就是萬劫不復,壞人只要放下屠刀就是立地成佛。這句話對於討好者也非常適用。

 

當別人對你的“討好”習以為常,他們會把這當做一種常態,甚至於變本加厲。如若有一天你,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期望時,你得到的不會是諒解而是抱怨。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別做,要做也記得事不過三。

 

05

可可·香奈兒有這麼一句話:“與其經營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美好。”

當你失去了自我,又指望別人愛你的什麼?討好別人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自己比別人差,如若坐擁百萬資產,樊勝美面對王柏川媽媽的無理也不會難堪卻沒有反駁的底氣。底氣不足才不敢懟天懟地懟別人。

最近正在嘗試著改變自己的這種性格。前幾天和領導攤牌了,大意就是希望公平對待,別區別以待。也許得罪了人,但發現生活好過多了,也活的更自在了些。

 

所以對別人百般求全,不如放過自己好好生活,讓自己真正地在人格上變得強大,內心變得充實,才會得到別人發自心底的尊重。

 

這些年,或許微信千人卻少有聯繫,交了很多不再聯繫的朋友,做了很多費力不討好的事,90後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總會發現很多來自社會的惡意。如今你的圈子可能因此很小,小到只能容納幾個人,但記得不虧待每一份熱情,不討好任何一份冷漠。

從此討好自己,並且樂此不疲。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