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覺到被愛

孩子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覺到被愛
value101 2024-04-22 檢舉

「爸爸不反對你玩遊戲,只擔心你的安全。

昨晚自習後,我一直在等你回家,有個風吹草動,我就去開門,結果是一次次失望。

為了等你,我一夜沒合眼,如果你給我打個電話,告訴我你在什麼地方,我就放心了。 」

在他無條件地接納下,兒子不再和他針鋒相對,不僅戒掉了遊戲,還開始自發性自覺地努力學習,最終考上了重點大學。

孩子的改變,是需要力量的。

比起強硬的教育手段,有溫度的養育,才能在潤物無聲中給予孩子愛的滋養,引領孩子向上成長。

「溫暖法則」指出:

越去評斷或管教孩子,對孩子刺激越大,只會激發孩子叛逆的情緒。

只有溫暖與煦的感化,滿足孩子的情感與訴求,孩子才願敞開心扉。

走心的教育,才是孩子改變的開始。

 

任何忽視了孩子內心感受的教育,都是徒勞無功的。

正如《正面管教》一書所說的,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先贏得孩子的心。

想要孩子改變,我們首先要給孩子“愛的教育”,做好這三個修行。

一是修耳朵,用傾聽打開孩子的心門。

演員袁詠儀曾自曝自己和兒子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兒子幾乎不跟她說話。

最嚴重的時候,還當著她的面和爸爸張智霖訴苦說:“我想換個媽媽!”

不得已,她只好向心理醫生求助,結果,卻發現問題竟是她太自我,從不關注兒子內心想法。

 

於是,她一改往日強勢的作風。

做任何事前,先問兒子「喜不喜歡」;兒子犯錯,也不再打罵,而是先聽聽兒子解釋,再分析對錯。

慢慢地,兒子果然不再和她敵對,也越來越願意聽她的話。

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

不懂傾聽的父母,一開口就堵住了孩子表達的心門,也堵上了教育的通道。

蹲下來,打開耳朵,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父母才能更好輸出愛和關心。

二是修嘴巴,用暖語賦予孩子變好的動力。

曾看過一個影片。

孩子上網課偷玩遊戲,媽媽發現後,直接對著孩子咆哮:

“我還治不了你啦,啊?”

“賤人,叫你不要打遊戲,你還給我打遊戲,還有臉哭是吧?!”

“這麼小就犯賤是吧,打遊戲!”

 

尖銳的嘶吼聲,響徹整個社區。

站在媽媽的角度,不難理解,她也是為了孩子好。

但也正如一句話說的:父母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

孩子的感受,其實是由父母的語調和態度決定的。

當父母的語言充滿打擊、否定、人身攻擊,就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反而會破罐子破摔,不聽父母的管教,任由不良行為持續。

學會好好說話,擔心的話,溫柔著說;認可的話,讚揚著說;批評的話,鼓勵著說;反對的話,尊重著說。

帶有溫度的語言,才能讓孩子生出希望和力量。

三是修眼睛,多看孩子的閃光點。

特級教師魏書生曾說:甭管多差勁的孩子,能挖掘出他身上的閃光點,就離優秀近了一半距離。

他曾教過一個男孩,100分的考卷,只考8分。

魏書生沒有指責批評他,而是真誠地肯定:一個從不聽課、不寫作業、不看書的學生,還能考8分,這就是一種天賦。

簡單一句話,8分從羞恥變成亮點,學生眼中有了光。

之後,男孩不再頹廢厭學,而是充滿幹勁,開始死磕生字,文學常識。

分數從8分到26分,再到慢慢及格,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軍校。

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

教育,若緊盯孩子的問題去改造,孩子只會越來越糟。

去不斷發現亮點,孩子才能頂著自信和陽光努力向上。

 

很認同一段話: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覺到愛;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受到尊敬;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受到不改變也是被允許的。

任何時候,孩子改變成長的前提,都是愛。

所以,為人父母,請不要讓孩子心裡缺乏“愛”,讓教育沒有了溫度。

學會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多聽孩子怎麼說,多看孩子值得肯定的地方。

讓孩子沐浴在愛和接納裡,他才能從心裡生出無限的力量和勇氣,成長為一個內心有愛、眼裡有光、不負期望的孩子。

點個讚吧 ,當孩子人生路上最溫柔、最親密的朋友,陪伴他一路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