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之後,請給自己鬆綁

35歲之後,請給自己鬆綁
value101 2024-05-04 檢舉

席慕蓉說:

總是覺得,自己像個華麗的木偶,背後總有無數銀絲,操縱著我的一言一行。

沒有自由。有的,只有那無止境的束縛。

人到了一定年紀,日子總是兵荒馬亂,神經也變得緊繃,焦慮內耗不斷加劇。

那些無處不在的壓力和負擔,就如同繩索一般,牢牢捆住你的手腳。

學會為生活減壓,給自己鬆綁,才能掙脫困境,騰出雙手,擁抱生活。

 

1個

給情緒鬆綁,不焦慮

《塔木德》裡說,一張弓,如果一直緊繃著,即使是鋼做的,也會失去彈力。

人若總處在煩躁不安中,焦慮的情緒就會捆住自己,讓你失去活力。

國家衛健委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

 

目前我國焦慮障礙的患病率高達4.98%,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數字只升不降。

 

尤其在35歲以後,面對工作與生活的高壓,人很難不被焦慮裹挾。

我們一邊要忙著升職加薪,想掙更多的錢,一邊又盯著別人的生活,暗自較量。

在日復一日的焦躁中,情緒始終緊張,經常感到疲憊和挫敗,最終拖垮自己。

心理諮詢師伯恩斯,曾在書中講過一個患者的故事。

 

銀行職員戴文,經常被焦慮感籠罩著。

看到同事被提拔時,他就為自己沒有晉升而著急;聽說朋友買房買車,就忍不住羨慕,覺得自己很失敗……

每天他都處在焦躁的狀態中,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上班時也提不起精神。

整個人脾氣越來越暴躁,常常為一點小事大發脾氣。

 

過度的焦慮,讓他原本平靜的生活,變得雞飛狗跳。

伯恩斯告訴他,要多盯著自己擁有的,少跟他人比較,活在自己的時區裡。

 

聽了這番開導,戴文這才恍悟過來,此後他不再羨慕別人,一心過好自己的日子。

擺脫了焦慮後,他的狀態越來越好,生活也重回正軌。

《輕鬆主義》裡說:

人生是一場長跑,只有放輕鬆。做到輕而不浮,鬆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人一旦陷入焦躁,就會把自己困在方寸之地。

懂得為自己的情緒鬆綁,你才能打破枷鎖,獲得生活的主導權。

學會放下過度的焦慮,不要設置過高的目標,也別再盲目與他人比較。

保持平和心態,在鬆弛的情緒中,活出自己的節奏。

 

2個

給關係鬆綁,不越界

三毛說,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也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與人交往,關係好的時候,我們都恨不得和對方綁在一塊,不分你我。

但其實兩個人靠得太近,不留一點空隙,往往更容易紮傷彼此。

19世紀,安徒生和狄更斯在一個文學聚會上認識了。

兩人很快就成為朋友,彼此經常通信。

有次,狄更斯在信中隨手寫了句:“如果你來英國,請一定來我家小住。”

這本是一句客套話,誰知安徒生卻當了真。

不久後,安徒生事先沒有打招呼,就直接來到了狄更斯家做客。

當時狄更斯正因一些官司忙得焦頭爛額。

可仗著關係好,安徒生卻每天都拉著狄更斯閒聊、遊玩,還隨意翻閱狄更斯的手稿。

種種行為,都讓狄更斯感到非常生氣。

等安徒生離開後,狄更斯就再沒有回復過他的來信,兩人也再沒來往。

陳果說:“人與人,就像兩個王國,各自應當保持著寬闊、自然而舒適的疆域。”

無論和誰相處,別把彼此捆得太緊,保持一點距離,才能久處不累。

 

畫家黃永玉,和錢鍾書一家曾是鄰居,兩家相距不到200米。

可20多年來,儘管兩人交情匪淺,他卻怕打擾到對方,很少去錢家拜訪。

有時他想拿些家鄉特產給錢家,也是先打電話告知,送到錢家門口就回了。

而錢鍾書若是登門拜訪,也會先詢問黃永玉是否有空。

就這樣,他們的關係非但沒有疏遠,反倒日漸深厚。

周國平曾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與任何人相處,若是失去必要的尺度,只會將對方推遠。

保持分寸,不越界,不打擾,才能維繫感情的長久。

35歲之後,學會給關係鬆綁。

親而有間,熟不踰矩,在淡漠中保持一份鬆弛,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3個

給精神鬆綁,不內耗

現實中,你是否也出現過這種情況:

生活出點小錯,便覺得身邊所有人都在嫌棄你、指責你;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