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這個跡象的女人,一輩子操心命,過得最苦,活得最累
她說:
“覺得她們都很像我的小孩,雖然我也生不出來那麼大的,我的企圖心是,當個媽來把她們教育好。”
然而,別人畢竟不是她的孩子。
她想要掌握主導權,希望所有人都聽她的安排。
比賽輸了,她還覺得自己的善意被辜負了。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因為分不清界限,很容易就過了界。
她們或許自認為資歷深厚、經驗豐富,透過說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但這種做法,常常未能顧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只是將自己的觀念和意志強加於人。
去掉“媽味”,從愛自己開始
蒙田說:自愛者方能為人所愛。
有些悲喜,必須自渡;有些冷暖,必須自知。
所以,不要一心圍繞著別人轉,而是走出別人的半徑,創造出自己的圈子。
親密關係裡,要被愛,先學會愛自己。
愛自己,就不要隨時準備當「媽」。
若想去掉“媽味”,不妨做好以下三件事。
(1)保持距離,尊重差異
所有關係之間,即使再親密也要有分寸感。
與別人相處,需要智慧。
一是要為對方留出空間,關心要適度。
對待伴侶,允許對方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歡的生活方式。
對待孩子,不要控制太多,給他選擇的權利。
對其他人,要避免好為人師,少評價、少操心、少說教。
二是尊重彼此的差異,求同存異。
每個人的脾氣、個性、做事風格、想法都不一樣,一味改變對方只會適得其反。
你選擇的路不一定適合他們,你的理想不需要別人替你實現,你的價值也不需要別人來評斷。
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夠了。
(2)學會示弱,保持平常心
在情感裡,太強勢的關係往往不長久。
聰明的女人懂得示弱,信任伴侶、孩子和朋友。
適當地示弱,讓伴侶參與生活和教育,成為自己的“神助攻”,而不是拖後腿的“豬隊友”。
適當地示弱,放開孩子的手,讓孩子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增強自信心。
適當地示弱,隱藏自己的鋒芒,給朋友更多的表達空間,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
張愛玲曾說過:
“善於低頭的女人是厲害的,越是強悍的女人,示弱的威力越大。”
太過堅硬,容易傷害自己,柔軟一點,以柔克剛。
學會示弱,才能卸掉負重,輕裝前進。
以平常心對待,才能真正找到歸屬感。
(3)打開思路,投資自己
德國心理學家尼娜‧海德爾說:
“如果你要過一種清醒的生活或想變得幸福,你必須愛自己。”
只有足夠愛自己,別人才會更愛你。
愛自己,包括:
投資身心健康,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投資形象,打扮自己,精神愉悅。
投資生活,發展嗜好,與朋友歡聚。
投資知識,持續閱讀,學習新知,不放棄思考和自我成長。
在短片《她都不像個媽》中,三位媽媽接受了孩子們的「靈魂拷問」。
孩子提出了各種問題:
為什麼媽媽讓自己解決與哥哥的衝突?
為什麼不帶孩子去旅遊?
為什麼搶零食,獨佔零食櫃?
……
但媽媽們強調,她們除了是母親,還是她們自己。
她們要有精彩的生活,要讓孩子爸爸參與育兒,要堅持做運動,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看似不靠譜,其實很智慧。
她們有鬆弛感,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相較之下,有些女性為了家庭,在事業、形象及思想上都放棄了自己。
然而,這種過度的付出,未必能得到家人和孩子的充分理解。
所以,無論和誰相處,都不要忘了愛自己,傾聽自己的心。
無論在哪個年紀,都要拓寬視野,投資自己,經營好自己。
王爾德說:
“過度操心他人的人,往往會擾亂自己的人生節奏。”
當一個人的目光只聚焦在他人身上時,就容易陷入思考的迷思不可自拔。
所以,真正活得明白的女人多半做到了斷捨離:
斷了過度介入的執念,捨棄控制他人的慾望,離開自己親手打造的牢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