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越低的人,叫得越狂

認知越低的人,叫得越狂
value101 2024-12-12 檢舉

第一個故事, 是張大千在英國辦畫展時,現場臨時畫了一幅牡丹,在最後收筆時他口含清水,將水用嘴均勻地噴在畫紙上。

這時,一個人突然跑出來怒氣沖沖地對張大千說:“大師所謂高超的繪畫技術,原來就只是用嘴噴水嘛,這未免也太可笑了吧。”

但實際上,這是中國水墨畫中的沖墨法,這一手法讓畫上的那朵牡丹瞬間靈動起來。

第二個故事, 是在1990年代,季羨慕林先生對未來文化發展做了預測:

東西方文化發展,都會遵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規律,21世紀後,東方文化將再領風騷。

此言一出,輿論大嘩。

有人笑他「河東河西」毫無根據;有人諷刺這預測不如算命先生的卦辭。

甚至還有人橫加指責「季羨慕林就是老糊塗」。

但這些人其實都是門外漢,對古今文化從沒研究過,就咋咋呼呼地跳了出來。

這兩個故事裡自以為是的人,大家是不是都似曾相識?

有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不管事實是否有出入,就大肆鼓譟起來。

有人總是打腫臉充胖子,在別人的專業領域毫不客氣地說長道短。

他們肚子裡沒裝墨水,腦子裡不談邏輯,只為了反駁而反駁。

認知淺薄的人,如坐井之蛙,用自己狹隘視角評斷一切,習慣對任何人與事都指指點點。

可是,只想壓別人一頭的他們,最後都會落於人後。

 

03

1999年,康乃爾大學教授大衛鄧寧曾進行實驗,他讓學生估算自己的分數,結果發現:

得分最低的學生,對自己的成績高估得最厲害,這些人很容易驕傲自滿;

得分最高的學生,反而低估自己的表現,總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他最後總結:一個懂得越多的人,越能明白自己的無知,也因為明白自己的無知,越是能夠進步。

若是一個人只顧著反駁,只想著炫耀自己,就會困於認知壁壘裡,陷入又自大又不思進取的怪圈。

真正有水平的人,都能正確檢視自己,虛心接納自己的不足。

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但其實他的試稿過程頗費周全。

一開始,他寫的風格是典型的小資風格。

公司圖書事業部經理遊婧怡就跟馬伯庸說:

“你要拋棄這種風格,因為很多人在閱讀上會有障礙。我要的是一個雅俗共賞的通俗故事,你要讓我們公司的前台小妹都能看得下去。”

馬伯庸第一反應,是拒絕的,甚至還跟遊婧怡大吵了一架。

畢竟辛苦寫的稿子,哪裡能因為別人一句話就否定自己的心血。

但後來,馬伯庸思前想後,覺得不能太自以為是,就同意了遊婧怡的觀點,決定重寫了。

在重寫過程中,馬伯庸不再自行其是,會主動詢問朋友的意見。

例如有一次,他發給一個朋友看稿子。

朋友說,不行,太裝了。

虛心聽取意見,不斷地反覆嘗試,最後馬伯庸採用了評書的風格,這本書也大獲成功。

有真才實學的人,越是能認真傾聽別人的聲音,不會一味地反駁別人、否定別人。

人這輩子,謙卑是基於見識,狂妄源自於淺薄。

當一個人放低姿態,以謙卑之心觀人觀己時,就不會迷失在自己的狹小天地裡。

有人認為社會上的群體認知呈現漏斗形狀排布:

越往下所見越少,越把自己當一回事;越往上所見越多,越是懂謙遜包容。

淺水流動,只是一味喧嘩;深水澎湃,卻安靜而含蓄。

謙遜處世,不自矜、不張揚,這是與人為善的修養,也是精進自己的智慧。

點個讚吧 ,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