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多走動,子孫才會富」:父母過世後,你多到這幾個地方走動
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育子孫,不是每天說教,而是觀察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沒有體現良好的家風,處事的人品。
當父母過世之後,我們就是家庭裡,最大的長輩了。
若是你常去麻將館,髮廊,歌廳之類的地方,那麼子孫會因此蒙羞,家風歪了,家庭也難以發展。
老祖宗留下一句俗語:“四地多走動,子孫才會富。”
父母過世後,你一定要多去以下幾個地方走動,不僅能修正自己的言行,還能傳遞家庭正能量。
01
第一個地方:幫助過父母的親友和鄰居家,「走動」就是感恩。
做人,千萬不要做白眼狼。
父母在的時候,希望左鄰右舍多關照,有事情多聯絡。
父母走了,從此再也不要求大家幹嘛了,馬上就變得冷漠,甚至懷疑左鄰右舍在某次幫父母買菜的過程中,多拿走了幾塊錢。這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
要知道,父母很老的時候,你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總會有時間的空檔。此刻,別人幫老父母買東西,倒垃圾,打個電話等,就是莫大的恩德了。
也有一些親友,走了很遠的路,就是來看你的父母,是否還行,需要什麼幫助。
於情於理,父母走了,你應該感恩,第一時間去幫助父母的人家裡,走一走,帶上禮物,說句「謝謝」。
對於農村的家庭來說,我們拜託了鄰居照顧父母,以後還得拜託鄰居照顧老屋。村裡有什麼事情,及時告訴一句。
事實上,願意幫助你的父母的人,多半也願意幫助你,這是可以傳承的人脈資源。平時多走動,人脈就留住了。
02
第二個地方:父母幫助過的人家,「走動」就是接力。
看過一個故事:一個開花店的老母親,把花店交給了女兒。
交接的時候,老母親叮囑,一定要在母親節的這一天,去某地送一朵花,給某人。
到了母親節,女兒拿著花就出發了。女兒心裡想:“這是最後一次了,也算是給對方一個交代。”
到了某地,女兒發現對方是個雙眼失明的老太太,而且老太太的唯一的兒子意外過世。
因為每個母親節,老太太都會收到花,因此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女兒立刻動了惻隱之心,如當年的老母親一樣。
人心都是肉長的,哪能如石頭一樣冷漠呢?
父母幫助某個人,還反覆交待,兒女也要去幫忙,一定是有原因的。
父母臨走時,也沒有忘記某個人。身為兒女,就應該延續父母的愛心,不讓父母有遺憾,也讓自己變得貴氣。
愛的教育,不只是家人互相愛,還要學會愛別人,一輩子都助人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