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復工建議:在單位,悶聲做個狠人

年後復工建議:在單位,悶聲做個狠人
value101 2025-02-15 檢舉

久而久之,兩者在事業上有了天壤之別。

而最後勝出的,都是默默沉澱的成長型人才。

幾年前,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辦了一場畫展。

在許多名家畫作中,一幅名為《導盲犬「迴聲」》的作品獲得了一致好評。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幅超高水準的油畫,竟出自一位盲人之手。

這位盲人畫家名叫約翰‧布拉布利特,畢業於美國名校北德州大學。

畢業後,他憑藉繪畫上的天賦,順利進入設計行業。

但不幸的是,沒多久,他就染上了眼疾徹底失明。

但約翰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決定一個人待在家裡創作。

他既要反覆練習失明後如何生活,又要一遍遍感知畫布、顏料,在腦海裡進行調色。

他每天趴在畫布前,十幾個小時間不停地畫,不見任何人,不理任何事。

經過上百個日夜的錘煉,他不僅突破了盲人作畫的瓶頸,也創造了許多奇蹟。

看過這樣一段話:

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不在他被多少人知道,也不在他表面的風光。

就看一點,這個人能不能偷偷地自己蓄力,紮實而持久地朝著目標前進。

新的一年,無論你在工作上立下多少flag,千萬別聲張;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也別慌亂。

先退回自己的世界,默默給自己鼓勁兒,而後有計畫有策略地去行動。

無人問津的時候,悄無聲息地蟄伏等待。

等機會來臨,你就能跳脫困境,脫穎而出。

 

4

如何悶聲做狠人呢?

按老話說的,無非是: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具體說來,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該閉嘴時閉嘴。

沒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我們總要面對各種辛勞、委屈和無聊。

越是如此,越要克制住表達欲,不能隨便抱怨和訴苦。

更何況言多必失,說得多,錯得多,麻煩也多。

所以,該閉嘴時閉嘴,該沉默時沉默。

受了委屈,用成績為自己討回公道;被輕視怠慢,就用自己的價值換來尊嚴和體面。

冷酷一點,強硬起來,少在意外界,多專注自身。

工作的最高段位就是:人狠話不多。

第二,能不湊熱鬧就不湊。

梁文道說:“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症。”

越身處人群中,內心就越是躁動,人就越難靜下心來做事。

尤其是在單位,別湊熱鬧,別拉幫結派,別盲目站隊。

否則,白白浪費了時間事小,捲入無止盡的紛爭事大。

離人群遠,離是非遠。

與其沒事去湊熱鬧,不如好好經營自己。

當你沉浸在做事和工作中,那些無聊的人和事,就再也不會令你有半點興趣。

第三,該停損的停損。

職場上,要格外注意「沉沒成本」對自己的消耗。

所謂“沉沒成本”,是指那些過去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成本。

包括時間、金錢、精力、情緒等等。

工作中,我們常常為了沒必要的事,不停地投入沉沒成本。

例如人際關係中的內耗,受挫後的情緒波動,與爛人爛事的糾纏…

碰上這些,要拿出一股狠勁及時止損,該隔絕的隔絕,該遠離的遠離。

淨化好自己的職場環境,我們做起事來的阻力就會小很多。

第四,該克制的克制。

投資人段永平曾在訪談中說,自己成功的秘訣,是因為有「不為清單」。

在他看來,不做不對的事,比做對的事更重要。

例如,虛榮、偏見、慾望、貪念,這些「不對」的事,都要自我克制。

打敗自己身上的“對手”,外面再大的事,也難不倒你。

第五,該皮實就皮實。

阿里巴巴原首席人力資源長彭蕾,公開說過一句話:

阿里招人有四個基本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人要「皮實」。

工作中,不要動不動就玻璃心,該摔打就摔打,該歷練就歷練。

不豁出去歷練一把,人就永遠無法擺脫幼稚與脆弱。

皮實一點,堅韌一點,我們才能扛得住職場上的風風雨雨。

石油大亨洛克斐勒有個座右銘—— “悶聲發大財”

當年,他在塔特爾公司實習時,前兩年只負責處理公司的一些雜事。

跟他一起實習的同事唉聲嘆氣,不斷抱怨,都嚷嚷著要辭職。

但洛克斐勒不一樣,他看起來非常安靜。

每天上班,他都會認真聽前輩們如何討論問題、制定計畫、做決策;

下班後,他也從不參加聚會,而是一個人加班或回家學習。

這些不為人知的努力,最後幫他在業界站穩了腳跟,直到打造起商業帝國。

曾仕強說,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賣聲匿跡,半隱半藏。

人在職場,也要學會在使暗勁兒,在半隱半藏間默默蓄力。

深藏不露,韜光養晦,最後用絕對實力換一個錦繡前程。

點個讚吧 ,新的一年,悄無聲息的沉澱,然後默默驚艷所有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