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导演是自己(深度好文)

人生,最好的导演是自己(深度好文)
value101 2025-02-18 檢舉

生命是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朝著我自以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淵、荊棘、峽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負責。

 

——魯迅,《讀者》2024年第19期

遲子建的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豆瓣評分高達9分,稱為中國的《百年孤寂》,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董宇輝對該書評價很高:“讀完《額爾古納河右岸》,就像人在家中坐,精神有了一趟遠行。”

作品對鄂溫克民族興衰存亡的悲壯史詩進行了描寫,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結局。

讀懂這本書,你會明白:

人生最好的導演是自己。

 

捨棄怨恨,天地寬

依芙琳,主角的姑姑,年幼時,父母為她定下了娃娃親坤德。

但沒有想到,丈夫不愛自己,他心中另有其人,迫於父親的壓力,才答應了這門親事。

起初她並不知情,婚後知道實質後,心裡像吃了一個蒼蠅似的噁心,一氣之下回了娘家,表明要與坤德斷絕關係。

可是,偏偏此時,她發現自己已經懷了身孕,才勉為其難地接受了,但提出一個要求,讓坤德登門做上門女婿。

儘管坤德低眉順眼,但她依然常常把坤德當出氣筒。

坤德的舊情,像一根刺扎在她心中,始終揮之不去。

怨恨,讓她活得扭曲、煩躁、不講道理。

不只對丈夫,對週邊人也是如此,經常對別人惡語相向,從不和丈夫、兒子一起就餐,家人關係降到了冰點。

在兒子婚事上,她一意孤行,逼迫兒子娶了一個絲毫不喜歡的歪嘴女孩,結果結婚當天,兒子就在一棵樹上自縹而亡。

幸運的是,依芙琳年老之後,放下了怨恨,看到別人的孩子生了爛瘡,她選擇了出手相救。

在當地有個習俗,小孩生了瘡,需要由寡婦之手做些處理才能好起來。

當依芙琳小心翼翼做完這些儀式後,生命也走完了最後的旅程。

相信她一定是帶著釋然後的愉悅心情走的。

帶著仇恨生活了半輩子,最後放下了怨恨,在痛苦不堪的生活中,找回了心靈的清澈。

怨恨丟棄了,才能在傷痕累累的心裡,縫補上一道最美的彩虹。

 

來源:視覺中國

 

放下執念,心淡然

伊万,主角伯祖父的兒子,是一名鐵匠。

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妻子娜傑許卡走失後,不但沒有搥胸頓足,反而能淡然處之。

妻子是俄羅斯人,被狠心的繼母賣到妓院,伊凡在途中把娜傑什卡贖了回來。

父親卻表示反對。

可是,愛情在心裡一旦紮根,又怎能輕易放棄。

伊凡與娜傑許卡攜手進入了婚姻殿堂,婚後,對妻子百般呵護,保護妻子不受任何人傷害。

妻子心地善良,勤勞賢惠,尤其是教育的一雙兒女乖巧可愛,更是為家里平添了無限幸福。

就在一家人其樂融融時,突然聽到了一個壞消息,日本人正在尋找藍眼睛的俄羅斯人,很快就要進山了。

妻子慌作一團,精神恍惚,生怕自己和一雙兒女被發現,也連累了伊凡一家。

於是,在一天夜裡,妻子悄無聲息離開了家,也帶走了兩個孩子。

昨天還你儂我儂,今天就物是人非。

一個完整的家,就這樣轟然倒塌,伊凡倍受打擊,心也碎了一地。

眾人勸他快去追回妻子,他卻說:“想走的人是找不回來的。”

不得不說,伊凡真是人間清醒。

決意要走的人,留也沒用。

就像書中一句話所說:“你去追跑了的東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樣。你以為伸手抓住了,可仔細一看,手裡是空的。”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與其糾結痛苦陷於執念中,不如坦然接受眼前的事實。

對自己最大的成全,就是放下執念。

 

來源:視覺中國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