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辛苦一年的你:最頂級的休息,不是睡覺,而是...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
每天沉浸在瑣碎的工作,雖然沒花很多精力,但總是昏昏沉沉;
一天睡了十幾個小時,卻依然提不起精神,做什麼事都沒興趣;
無節制地追劇、刷手機後,大腦只剩下疲憊,內心一片空虛……
蘇格拉底曾說,要小心忙碌導致的貧乏,如果我們一直忙碌,生活就缺乏基本的節奏。
能成事的人,不單單懂如何好好工作,更擅長如何好好休息。
而最好的關懷,恰恰是深度休息。
賈伯斯曾說:“當你的心靈逐漸平靜下來,你的視界會極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東西。”
一談到休息,其實很多人的理解非常狹隘。似乎只有躺在床上睡大覺,才是真正休息。
但休息從不是一種固定形式,而是解放自己,懂得自我關懷。
身為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他忙碌而充滿挑戰的生活中,冥想成為了他重要的休息方式。
他會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坐下來,閉上眼睛,專注於自己的呼吸。過程中要抽離開腦海中的畫面,摒棄一切雜念和煩惱。
在冥想的過程中,賈伯斯會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愉悅和充實感,彷彿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昇華。
賈伯斯透過冥想,讓自己的身心從繁忙的工作和外界的喧囂中抽離出來。
這種深度的精神休息為他帶來了清晰的思維和無窮的創造力。
更成為他引領蘋果公司不斷創新、走向輝煌的重要助力。
一如賈伯斯所行,最頂級的休息從不是睡覺,而是體察自己,消解疲勞。
像最近社群平台上很火紅的「公園20分鐘理論」也是如此。
《國際環境健康研究期刊》曾有研究顯示:
每天在戶外稍作停留能讓人更愉悅,即便只是在公園待上20分鐘,狀態也會變好。
自從網友們知道這個理論後,不信邪地跑去公園實踐。
體驗完以後紛紛表示非常神奇,感覺自己的身心都被治癒了。
在公園的20分鐘裡,人們可以放慢腳步,感受陽光灑在身上的溫暖。
感受著微風拂面,耳邊傳來鳥兒的婉轉鳴叫,看著樹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後緩緩落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讓思緒自由飄蕩。
沒有工作的壓力,沒有生活的瑣碎,只有此刻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人民日報》曾說:“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休息。”
高品質的休息,是讓自己的大腦處於放鬆狀態,有意識、有節律地放空自己。
讓整個人的身心都處於舒展的狀態,情緒自然流動,才是有效的休息。
好好休息,是一種重要自律;勞逸結合,才能行穩致遠。
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
或是沉浸於成年人的社交場精疲力竭,或是一個人遠離人群而內心荒蕪。
好的休息從不是顧此失彼,而是正視自己的內心:
呼朋喚友是一種樂趣,一個人獨行也能興致盎然。
比起獨處,自洽更是難能可貴。
電影《觸不可及》中,白人雇主菲利普與黑人護工德瑞斯之間建立了一種超越種族、階級的特殊關係。
菲利普是一位因意外而癱瘓的富豪,生活在孤獨與痛苦之中。
德瑞斯的出現,打破了他原本沉悶的人生。
德瑞斯沒有憐憫,只有真誠與坦率,他帶著菲利普去做各種瘋狂的事情,讓菲利普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與激情。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兩人都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一種特殊的休息方式,那就是正視自己的心。
對菲利普來說,德瑞斯的存在讓他不再束之高閣,沉浸在自己的痛苦與孤獨之中,而是勇敢地面對生活。
對德瑞斯而言,菲利普的世界也為他開啟了新的視野,讓他學會了責任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