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寧願一個人獨處,也不要選擇低質社交

01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一個人獨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由無拘,瀟灑舒服,不用合群,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去做人,高質量得很。
一群人群來群往,想做什麼,都不得自主,需要聽從群體的建議,過度被拘束。同時,人與人之間算計太多。低品質得很。
可偏偏是低品質的合群,受到無數人的推崇。
原因在於,身處人情社會,每個人都害怕成為不合群的異類。 為了不成為異類,那他們選擇合群,也是無可厚非的。
年輕人選擇盲目合群,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啥閱歷。而中年人選擇盲目合群,這是無法理解的,畢竟中年人有一定的閱歷,理應腦中清醒。
02
逢場作戲,而毫無感情,都是低品質的社交。
現階段的社交,用四個字概括,就是「逢場作戲」。
你戴著面具做人,他也戴著面具做人,大家都是“面具俠”,沒有任何的情分可言,完完全全就是陌生人。
投入大量的精力、時間,跟毫無感情的陌生人相處,你覺得有意義嗎?
本質上,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相處到最後,大家還是陌生人,依舊需要各走各路,老死不相往。
雖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分開告別是必然的,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最好還是「真實」一點。不夠真實,那對雙方而言,就是妥妥的折磨。
你提防著他,他也提防著你,搞得像「無間道」一樣,實在是有點可笑。
這般「逢場作戲」的社交,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既然如此,那就選擇一個人獨處,至少還能活得「真實」一點。
03
為了合群而合群的社交,都是低品質的社交。
人性有一個特點,偏向從眾。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什麼。
比如說合群,看到別人拼命合群,自己也跟著拼命合群。怕自己不合群,就被人嫌棄、輕蔑、瞧不起了。
這種為了合群而合群的社交,本質上,就是「盲目」的。
你本來不喜歡這個人,但你為了合群,依舊跟他在一起打交道,搞得別人不高興,你自己也不高興,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