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辨證施治!肺部、神經、腸胃、關節 4 大類新冠後遺症的中醫解方

自 2020 年以來,新冠肺炎所造成的疫情風暴已持續兩年多,許多感染確診者在解隔離後,陸續來到門診求助,新冠肺炎康復後,難道不是處於「無敵」狀態嗎?又有哪些後遺症需要治療呢?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柏鋒來解析。
其實在新冠確診康復後,並沒有所謂的「無敵」狀態,仍有可能會再次感染。就如同感冒病毒一樣,第一次感冒好了,也可能會在幾天內或幾個月內再次反覆感冒 。因此,新冠肺炎康復後,還是需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如此才能降低再度感染造成二次傷害。
新冠後遺症並非每位確診新冠肺炎的感染者都會發生,但隨著確診者人數提升,在康復解隔離後,臨床上也確實發現,需要治療後遺症的患者需求人數有增加的趨勢,而這些症狀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持續數週、數月或數年,因人而異。
新冠後遺症的常見症狀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新冠後遺症」包括以下症狀:
一般症狀
• 干擾日常生活的疲倦或疲勞
• 體力或腦力勞動後症狀惡化
• 發燒
呼吸和心臟症狀
• 呼吸困難或短促
• 咳嗽
• 胸部疼痛
• 心跳快或砰砰直跳(也稱為心悸)
神經系統症狀
• 很難思考或集中注意力(有時稱為「腦霧」)
• 頭痛
• 睡眠問題
• 站起時頭暈(頭昏眼花)
• 身體發麻
• 嗅覺或味覺變化
• 抑鬱或焦慮
消化系統症狀
• 腹瀉
• 腹痛
其他症狀
• 關節或肌肉疼痛
• 皮疹
• 月經週期的變化
上述症狀以中醫觀點來說,病毒侵襲人體致病,屬於「外感風邪」的病因,風邪致病,因個人體質寒熱虛實狀況不同,反應在不同病人身上,才會表現出如此繁多的各式症狀。
中醫「辨證施治」依體質對應治療
不同的患者同樣都是感染新冠肺炎 ,就中醫對策來說,會根據每位患者的體質辨證,給予個人化的對應藥物,以達到最理想、合適的治療效果,這便是中醫「辨證施治」的核心理念。
以下先根據資料統計出最常見的新冠肺炎後遺症,提出中醫辨證說明:
肺系症狀:咳嗽、呼吸喘、心悸、疲勞、口乾
病毒進入呼吸系統,造成組織黏膜發炎、纖維化,即外感風熱侵襲,熱太過而傷陰,治療宜滋陰潤肺、清熱祛瘀為主,可用生脈飲、沙參麥冬湯加減處方,日常飲食可吃些銀耳蓮子湯、冰糖燉雪梨來幫助改善。
神經症狀:注意力不集中、頭痛、頭暈、記憶差、失眠、嗅覺味覺異常
研究認為病毒可能造成腦神經、腦血管的輕微缺氧損傷所致,在中醫認為是腦損失清、心神不寧、清氣不升的表現,除了可應用益氣聰明湯、定志丸、天麻、石菖蒲等中藥治療外,亦可搭配針灸百會穴、神庭穴、神門穴來幫助改善。
腸胃症狀:腹痛、腹瀉、食慾不振
病毒攻擊消化道神經叢,可能造成胃腸蠕動調控不佳。中醫認為屬於脾胃氣虛,而且常常伴隨濕濁寒痰,中藥可用參苓白朮散、胃苓湯來加減處方,食物方面需避開炸物、辣味、重鹹的,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少量飲用黑糖薑茶,或食用四神湯料理,也能幫助恢復食慾,提升消化道運作效能。
關節肌肉疼痛、皮疹
感染後病毒量減少,潛伏在身體深處,只要免疫力一下降,就伺機跑出來攻擊皮膚、肌肉、關節,造成疼痛發炎。中醫治療需要清熱涼血、袪風止痛,中藥可處方當歸拈痛湯、溫清飲加減方。
減少新冠後遺症發生的不二法則
根據美國 CDC 的研究表明,包含感染新冠病毒之前已患慢性疾病者、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者,都可能更容易受到新冠後遺症的影響。
因此,規律、穩定地接受慢性病治療,接種新冠疫苗 ,都可能對新冠肺炎的後遺症或發生確診後中重症的機率下降。另外,規律地作息、保持良好的運動與生活習慣,都能幫助身體抗病毒達到最佳效率,亦是減少後遺症的不二法門喔!
整理包 / 確診後仍有後遺症?長新冠是什麼?還要再就醫嗎?頭痛頭暈、咳嗽、腦霧都有可能是常見症狀
新冠肺炎確診康復後,仍有不少人會出現,喘、易疲倦、肌肉痠痛、腦霧等新冠長期症狀,或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
什麼是長新冠?WHO 長新冠定義
長新冠簡單來說就是新冠後遺症,意指感染新冠肺炎後衍生的慢性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根據321的原則 定義。
3:感染後 3 個月內發生
2:症狀持續超過 2 個月
1: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症狀持續恐長達 1 年
什麼人較容易發生長新冠?4 種高風險族群須注意!
染疫高風險族群,通常也較容易發生長新冠,長新冠的發生與染疫後症狀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傳染病專家 David Strain 表示,有 4 種高風險族群染疫後較容易出現長新冠後遺症。
血栓與微血管有損傷者
先天免疫缺陷者
神經系統異常者
新陳代謝系統受損者
不過無症狀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依然有機率會發生長新冠症狀,此外,染疫後也可能會產生新疾病,或是使原有的慢性病、疾病惡化且變得難以控制。
長新冠有哪些常見症狀?高達 203 種症狀表現!
新冠病毒可以影響人體全身的器官,根據知名期刊《EClinical Medicine》所做的研究統計,患者反應的後遺症症狀,一共有 203 種症狀表現,人體 10 個器官系統都會受到影響。有些症狀是比較常發生的,可以簡單整理為以下四大類別。
神經症狀: 焦慮、失眠、憂鬱、腦霧等(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障礙)。
消化道症狀: 食慾不振、腸胃不適、噁心、嘔吐等。
呼吸道症狀: 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