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臥床一週掉 10% 肌力!跌倒 4 原因 防跌 3 步驟一次看

長者臥床一週掉 10% 肌力!跌倒 4 原因 防跌 3 步驟一次看
value101 2025-04-09 檢舉

其他像是容易姿勢性低血壓的人,也可能在起身的過程中暈眩跌倒;有失智或憂鬱症狀的人,較會忽視環境中的危害而增加跌倒風險。

 

每天 30  下「踮腳尖」降低 16 %  跌倒機率

因為害怕再跌倒,臨床常見不少老人家,開始自我設限,少走少動,導致活動能力逐漸降低,反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且造成平衡、姿勢控制與肌肉力量更差。

陳昭瑩強調,預防跌倒,除了排除家中可能造成跌倒的不良環境因素之外,老化因素造成的肌力與姿勢平衡能力,其實可以透過一些居家就做得到的簡易運動來強化。

陳昭瑩說,老人家只要在家墊墊腳尖,搭配高抬腿踏步,每次 10 下,每天 3 次,就可以達到訓練平衡感、下肢肌力的效果,實證顯示可以降低跌倒率達 16 % ,簡單運動不求人,唯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最好扶著固定物避免危險。

 

 

 

 

老人常跌倒,竟與 2 因素有關!醫師推薦 6 個防跌小技巧

 

80 歲的黃奶奶本身患有高血壓 、輕度失智症、憂鬱症 ,以及退化性關節炎等病史,長年於心臟科與精神科門診就醫追蹤。過去 1 年,黃奶奶曾多次跌倒,不管是在哪個地點,共通點都是行走間跌倒。

有言「健康活到老,千萬別跌倒」,因此,家人因擔憂黃奶奶的狀況,遂陪她至老年醫學部就診。經醫師問診,黃奶奶才說明,白天及晚上都曾跌倒過,跌倒前有頭暈症狀,跌倒後需旁人攙扶,無法自行站起來。

 

不可不知!長者常跌倒的 2 因素

收治個案的新竹台大分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柏維,經過詳細的診察,發現病人在身體檢查、步態與神經學檢查方面皆無明顯異常。

但回顧患者用藥發現,約 8 個月前,病人因睡眠障礙開始使用安眠藥,此後便偶爾提及頭暈症狀;同時測試病人 5 次「起立、坐下」所花時間,共需 18 秒,疑似有肌少症表現。

經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將原本使用較長效的安眠藥暫停,改為使用較短效的藥物,並鼓勵黃奶奶在飲食中,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以及轉介復健科進行強化肌力訓練。

經過藥物調整和安排整合照護後,黃奶奶的頭暈情形減少,也降低了跌倒的擔憂,較願意增加每天活動量,以及與家人一同出門。家人也覺得照顧壓力減輕,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老年醫學專家提點,防跌倒 6 秘訣

蘇柏維提醒,老年人跌倒是一個常見且嚴重的健康問題,除了單次跌倒造成的傷害外,很可能讓本來就已衰弱的老人,更加劇衰弱與失能的進展,另對於曾經跌倒者,也會加倍再次跌倒的風險,為此,他特別提供 6 個防跌倒小秘訣。

 

定期身體檢查

老年人應該定期身體檢查,包括視力、聽力、平衡能力等方面,及早發現並處理健康問題可以減少跌倒風險。

 

藥物管理

若有使用潛在可能導致跌倒的藥物,譬如會導致頭暈、昏睡或平衡問題,老年人可諮詢醫師或藥劑師,確保了解藥物的副作用,並按照醫囑使用,避免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或停藥。

 

維持室內安全

保持居住環境的安全,移除地面上的障礙物,如雜物、地毯、電線等。確保房間光線充足,使用夜燈或走廊照明,以避免黑暗中發生意外。

 

平衡和運動訓練

定期進行平衡和運動訓練有助於提升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適合的活動包括散步、太極、瑜伽等,可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使用輔具和安全設施

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合適的輔助設施,如手杖、步行器等,或在浴室和廁所安裝扶手和防滑地墊,減少滑倒的風險。

家庭與社區支持系統

家人可定期與老人交流,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和需求,若有需求可尋求資源協助老人處理日常活動,如購物、清潔等。

蘇柏維呼籲,當家中的老人家發生跌倒事件時,千萬別當作是長者老化正常會發生的現象,若有反覆跌倒情況發生,更應考慮至老年醫學科門診進行周全性跌倒評估及危險因子篩檢,才是防治跌倒的第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