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不補恐致失智!醫師:全口植牙現在能夠「當天」就完成

你知道嗎,「缺牙」並不只是美觀問題喔!不少人以為缺牙頂多造成咀嚼困難,只要忍一忍口腹之欲就可以了。殊不知,長期的缺牙,甚至會造成失智的風險提高。基隆君悅牙醫診所醫師張殷仁就表示,其實現在的植牙選擇有非常多種,及時就診治療,才是維護健康的最好辦法。
根據《歐洲口腔科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的研究指出,牙齒掉光的人,記性會比保有大部分牙齒的人差4%。此外,因為缺牙的人只能吃軟食,或偏好只吃某些食物,會造成營養不均衡,長期下來影響健康。
缺牙太久,缺牙處的牙嵴也會由外向內、或是垂直向下,逐漸退化萎縮,而鄰近的牙齒,也會因為缺乏阻力,開始向缺牙的地方傾斜。如此一來,不但容易引起牙齒的歪斜,也會導致鄰近牙齒出現蛀牙 ,更會因為清潔困難,造成牙周病 。
因此,君悅牙醫診所醫師張殷仁表示,牙齒缺損後,千萬不能夠等閒視之,以為還有其他牙齒就不以為意,等日後產生問題,想要修補卻是事倍功半。
傳統植牙等待時間長,患者接受度低
許多人印象中的假牙,就是能夠整個拿下來的傳統活動假牙。不過張殷仁指出,這種可以拿上拿下的活動假牙,支撐度其實並不好,病人在咀嚼時還是有困難,而且拿上拿下很麻煩,因此現在越來越多人會選擇做固定式假牙。
一般的全口式固定植牙 ,雖然最接近自然齒列的咬合,但因患者長期缺牙,需要先透過補骨手術,經6-8個月讓骨頭生長,然後單顎植入大約8到14顆人工牙根,再等6到8個月後才會製作假牙。因此雖然全口式固定植牙最接近自然齒列的咬合,但是往往因為時間因素,會讓患者不願意植牙。
固定式假牙也有多重選擇,最快當天就能完成假牙安裝
張殷仁建議,其實現在患者可以採用「全口重建速定植牙」手術,以4至6顆人工植體做假牙支撐。他解釋,這種植牙方式,就是在適當的位置,植入最少4 顆植牙當支撐後,就可先放入一排假牙當作固定假牙。這種植牙方式,可在植牙手術當天,即可裝上固定式臨時假牙治療過程不僅更有效率,更讓患者大幅提升生活品質及外貌,效果也近似於全口植牙。
慢性病患者手術前一定要告知病史!術後照護也是一大關鍵
張殷仁表示,「全口速定植牙」技術應用範圍很廣,但仍有不適用限制,像先天性疾病、手術禁忌症、過去曾有癌症骨轉移病史,或打過骨質疏鬆症藥物、血液疾病、心臟疾病病患等,或患者醫囑服從性不高,開完刀後馬上啃咬堅硬東西,都有機會造成植體失敗。
最後,張殷仁提醒,植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植牙成功率約95-98%,但真正成功與否,取決於術後照顧。植牙之後,如果未確實清潔口腔,還是會有牙周病發作的可能,必須勤刷牙,將口腔內細菌降至最低。
「不要忘了,定期回診檢查也是很重要的關鍵!」張殷仁指出,病人在植牙完成後,還是需要半年來牙醫診所檢查一次牙齒,才能確保牙齒的健康。
什麼時候要植牙?專家一次解答你最想知道的風險及疑慮
標榜可植牙的診所愈來愈多,技術也日新月異,想植牙 ,該怎麼選擇牙醫師與材料?是否有風險呢?
牙齒從外觀區分,有牙冠及牙根兩大部分。齒槽骨則是牙齒的地基,在牙齒跟齒槽骨間,還有一層薄薄的韌帶結締組織是牙周韌帶,具有緩衝咬合力的功能。
當因嚴重蛀牙 、斷牙或牙周病導致缺牙,久而久之會造成齒槽骨的流失,進一步影響到咀嚼、美觀跟發音。而到底缺牙時,該優先考慮牙橋、活動假牙還是植牙?
牙橋、活動假牙、植牙,各有優缺點
牙橋是把缺牙前後兩側的鄰牙做修磨,再套上牙套,因為須修磨到前後兩側自然牙的琺瑯質,再套上牙套,有可能因清潔不夠徹底而有蛀牙的潛在風險。優點是咬合時是由有牙周韌帶的自然牙承受,咬合力道與自然牙的狀況最為接近、舒適。
而活動假牙可以拿上拿下,清洗方便,通常用於缺牙數量較多的病友,但咀嚼時是由牙齒及牙床黏膜共同受力,若受力不均,較容易有牙床黏膜疼痛的情況,也有病友覺得用活動假牙,感覺自己一下老了很多歲。優點是價格相對便宜,也較少修磨牙齒或手術介入,對於有較為複雜的全身性疾病、須接受較保守治療的病人而言,生理狀態較容易接受。
植牙則是把人工牙根固定在齒槽骨裡面,需經過一段時間骨整合讓人工牙根與齒槽骨順利癒合。同時,人工牙根不像自然牙有牙周韌帶可以當緩衝,咬起來的感受比較緊實,有硬碰硬的感覺,因此醫師需要把植牙的牙冠修整到用力咬時,剛好輕輕接觸的程度,才能擁有比較舒服的咀嚼感受。
缺牙該選擇植牙嗎?
不過植牙的人工牙根雖然不會蛀牙,但可能有植體牙周病的困擾。如果沒有照顧好植體,人工牙根周圍的黏膜與牙周可能會發炎,由植體黏膜炎,甚至進展到植體周圍炎,有可能導致齒槽骨流失,使得植體出現鬆動甚至脫落。而許多人抱怨植牙後出血及疼痛的狀況,常源自於植體周圍發炎。
當遇到缺牙時,要使用牙橋、活動假牙還是植牙,主要看病友的期待、願意等待的時間跟費用。一般來說,牙橋與活動假牙的製作時間比較短,牙橋只要修磨兩側的牙齒,很快就能裝上去;如果缺牙較多的病人,可以製作活動假牙。倘若病友的年紀很大或有疾病考量,做侵入手術有風險,可能也會建議採取傳統的方式來治療。
植牙分三階段
植牙的費用則相對昂貴,通常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一般而言,植牙分成3階段:
第一階段 植入人工牙根: 醫師會在齒槽骨先鑽一個洞,把人工牙根植入後,傷口縫起來。上顎的骨整合需等待4個月、下顎則需2個月。
第二階段 固定基座: 等人工牙根跟齒槽骨整合長好,切開人工牙根上方的牙肉,裝上癒合帽,軟組織癒合約需2周到1個月。
第三階段 製作牙冠: 軟組織癒合後取模型,製作牙冠需等待1個月,再將牙冠裝上去。
整體而言,重點分享在齒槽骨條件很好的狀況下,上顎植牙耗時約需6個月,下顎植牙約需4個月。 如果還要補骨,加強齒槽骨的地基,時程也有可能會拉得更長。
植牙後不滿意怎麼辦?
如果缺牙較多,目前也有「all on 4 or X」的設計,只要使用4根或6根的人工牙根,就能裝設上顎或下顎等半口的假牙,咬合的力道也能平均分佈。
植牙後,若對植牙結果不滿意,也有方法應對。臨床上,曾有病友對植牙不滿意,在移除位於門牙的人工牙根後,移植小臼齒的自然牙來當成門牙,再經由磨牙、矯正微調,也能達到美觀及咬合效果。
也有植牙患者因人工牙根反覆發炎,不得已移除,之後改做牙橋、活動假牙;或是原本是使用牙橋,後來因為前後自然牙蛀牙,故移除牙套後改成植牙的案例。臨床上病人的情況非常多元,需考量病患的需求或期待、實證醫學上的可預期性及醫師本身的經驗及技術等,建議有治療需求時,患者可以與牙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微創植牙可縮短時間,但有條件限制
傳統的植牙等待時間長,而現在坊間可看到許多微創植牙的廣告,方法是在事前以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先針對口腔做3D影像模擬與計算,事先做出一個模板,確定齒槽骨的細部狀態以及鑽洞的位置與深度,需要較長時間的運算與準備。接著等到手術當天,不需翻皮瓣(flapless),只需一個很小的傷口,在儀器與支架的導引下,甚至還有導航裝置,讓醫師精準鑽到特定的位置,把植體鎖進去,手術本身只需花半小時就能完成。
上述的過程多在數位的設備協助下完成,但臨床上若是非常有經驗的醫師,病人條件也好,即使沒有上述精密的運算與導引的設備,也可能在傳統的治療評估下,半小時內完成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