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不補恐致失智!醫師:全口植牙現在能夠「當天」就完成

缺牙不補恐致失智!醫師:全口植牙現在能夠「當天」就完成
value101 2025-04-10 檢舉

 

另一種微創植牙的方法是「即拔即植」──在拔牙後立即種入人工牙根,傷口較小,也可以縮短缺牙的時間。

微創植牙的確能達到低侵襲性的植牙,但前提是病人缺牙區域的骨頭條件很好,不太需要複雜的補骨手術。此外,病人的牙齒本身不能有感染發炎的狀態或需在拔牙時清創得很乾淨,才有辦法順利植入人工牙根。若該區有感染發炎,又立即把新的人工牙根種進去,不僅傷口不容易癒合,發生併發症與術後疼痛的機率也會提高。

 

需要麻醉嗎?

至於植牙需要舒眠麻醉嗎?對於看牙有恐懼感的患者,舒眠麻醉的確能提供比較輕鬆舒適的治療體驗,讓病友更能配合手術的操作,也是未來的趨勢,但並非必要。如果病人真的很緊張,也可在植牙手術半小時前服用抗焦慮藥物來減少緊張的情緒。

 

植牙套件種類多,如何慎選醫療院所?

現在植體種類很多,新的材料費用很高,以及每個人口腔狀況不同,因此植牙的費用差異很大。光是植牙品牌就有40、50種以上,而補骨用的再生膜、骨粉等,同樣也是種類繁多。以骨釘為例,一根釘子從幾百元到幾千元都有,若再使用到3D數位導引,還會有額外的設計分析的費用。

 

雖然不同醫療院所植牙的費用差距很大,但植牙成功的關鍵與植牙材料的價格沒有絕對關係。由於植牙所需時間長,後續也需要定期回診追蹤,建議找名聲不錯、已經經營很長時間的醫療院所與牙醫師,會比較有保障,若發生問題也容易找到相同系統的套件更換。在醫學中心使用的醫材,因為有一定的採購流程,品質有一定保障。

此外,衛福部曾於2023年公告成立植牙專科,希望透過訓練及考試,增加可處理相對比較複雜植牙個案的植牙專科醫師,其訓練內容綱要及實施辦法,目前仍在研議中,故目前衛福部尚未有正式的證照。在現今牙科的十大專科中,必須完成一定植牙訓練的專科是牙周病科、口腔顎面外科、假牙贋復專科,民眾想做植牙時可以參考選擇。

 

哪些人植牙前需評估身體狀況

除了時間與費用外,植牙前也需評估身體狀況是否適合。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有可能面臨傷口癒合不好,植體容易發炎,提高併發症及失敗率;重點分享建議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比較安全。吸菸也會讓局部黏膜及部份結構缺氧,導致牙周炎較不容易控制,植牙失敗風險比較高,建議要先戒菸。

 

而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因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感染風險及骨質密度都會受影響。重點分享手術後,植體發炎與感染的風險可能提高,也會讓植牙相對失敗風險比較高。

重點分享至於骨質疏鬆本身並不是植牙的絕對禁忌,而是服用骨鬆藥物會抑制骨骼破骨細胞的活動,導致骨骼清創能力變差,萬一發生骨骼的急慢性感染,有可能導致顎骨的壞死,這也會讓進行任何口腔手術的風險變高。

 

例如進行拔牙或侵入性的補骨手術時,有吃骨鬆藥的病人發生併發症或導致失敗的風險會提高1.5~10%。因此,在吃骨鬆藥前需先讓牙醫師評估是否有急性問題;有些比較謹慎的病友,可能會因此改做牙橋或活動假牙。

若是風溼性心臟病 、曾經發生過心內膜炎、心臟瓣膜疾病(明顯逆流、閉鎖不全)、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友,在做任何的手術時,血液中的細菌有可能會黏附在心臟的內壁上引起心內膜炎,因此, 重點分享這類的病人會建議在植牙手術前半小時先吃較高劑量抗生素來降低心內膜炎的感染風險。

由於手術後通常須服止痛藥,如果是有消化道潰瘍的人,因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可能較傷腸胃,容易出血,醫師可改開不傷腸胃的普拿疼或COX-2這類不傷腸胃的止痛藥,就可能可避免這個問題。

 

為什麼植牙會失敗?常見原因有二

植牙手術後並非一勞永逸,後續的口腔清潔保養、定期回診與追蹤不可少,才能確保植牙的穩定。而明明植牙已經成功後又失敗,常與齒槽骨流失有關,原因有二:

1. 夜間磨牙、咬力很強,會使人工牙根承受過大的力量,讓齒槽骨吸收而出現植體鬆脫的可能性。

2  植體周圍炎引起的齒槽骨流失。 雖然植牙的牙齒不像自然牙會蛀牙,但如果清潔沒做好,一樣會有牙周炎的問題。刷牙時,像自然牙一樣要重視牙齒與牙肉交界縫隙的清潔與保養,把牙菌斑盡量清乾淨,以減少植體旁的黏膜發炎。 重點分享若發現植體旁的黏膜紅腫、刷牙會流血,就要及早回診。

此外,齒槽骨發炎太厲害,有時候也會建議先移除植體,可能需要重新補骨,等條件比較好時,再重新種下新的人工牙根。

 

植體術後會出現疼痛嗎?

一般而言,9成5以上的植牙患者,可使用超過5~10年,甚至有近9成的患者在使用20~30年後,骨頭都很穩定、維持得很好,如果局部的疼痛被歸因與感染有關,如植體周圍合併有紅腫發炎的症狀,常會歸因於植牙周圍有關的感染,也就是植體周圍炎。

極少部分的患者,在排除植體周圍發炎等因素後,仍出現植體術後疼痛的狀況,雖其發生率不高,惟目前確切原因並不清楚。

 

常看到的臨床情境是,有些人是自然牙在時就有局部牙痛的狀態,未必與植牙有關。因為長期的疼痛讓神經變得敏感或異常,導致大腦中樞對周邊感覺的反應變得異常或特別敏感,但植牙後會讓這個情形變得複雜,大腦皮質在區分感覺的屬性時,可能將正常不會造成困擾(如接觸、壓力等)的周邊感覺訊息解讀成是痛覺。這類情況不管是磁振造影、X光或電腦斷層等檢查看起來都無異常,但病人就是會痛。

若評估後,疼痛原因不清楚,部分人會被轉介神經科,使用降低神經傳導的藥物,如抗癲癇的藥物,來調整神經迴路,讓神經不會那麼敏感;有時也與焦慮有關,會用其他抗焦慮的藥物來協助控制疼痛。

極少部分的病人用了藥還是無法改善,很可能需要把植體移除,然因異常的神經迴路已然形成,未必能完全消除病人疼痛的感覺。

 

缺牙不補恐賠上咀嚼能力!治療前先評估:你適合做植牙呀?

 

你也有牙齒健康的問題嗎?因為蛀牙或牙周病需要拔牙,如是在前牙區,會影響美觀,在後牙區,則會影響咀嚼功能;如果缺牙不補,原本對咬牙因為沒有東西對咬而會越長越長,且缺牙處旁還有牙齒,則可能會慢慢往缺牙空間傾倒,無法維持穩定的咬合狀況。

因此,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義齒補綴科醫師王少君提醒,把缺牙處趕快補起來是必要的。王少君指出,傳統上,治療局部缺牙的病人,有局部固定假牙和局部活動假牙可選擇。現在則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植牙 ,再做固定式假牙。

活動假牙因有金屬鉤子,在前牙區會影響美觀,且配戴時較不舒服,需要適應,所以若缺牙數目不多、情況允許下,多數會選擇又稱為「牙橋」的局部固定假牙。而局部固定假牙需要磨掉缺牙區的前後至少各1顆牙齒,也就是俗稱的「缺1顆做3顆」,且被磨掉的牙齒有極大機會需先根管治療(抽神經),加上牙橋是整組連在一起,清潔不易,再齲齒和牙周病的機會較高。

 

 

植牙後治療方式有更多選擇

植牙已經演進超過40年,是非常成熟安全的治療選項,5年成功率可高達95%;尤其是單一顆缺牙,以人工植牙做單一顆固定假牙贋復,可以不用磨前後2顆好的牙齒,單一顆的假牙也較易清潔。對大部分缺牙者來說,植牙支持的固定式假牙是較好的治療選項。

除了單一顆假牙外,王少君表示,植牙也可以做成多顆的牙橋形式,輔助支持局部活動假牙或全口活動假牙,讓傳統的活動假牙咬起來更有力量,減少不舒適感。在全口無牙的狀況下,若條件允許,可以製作植牙支持全顎型固定假牙,恢復咀嚼功能。

王少君介紹,病人在接受植牙治療,會先在義齒補綴科接受植牙前檢查,製作手術模板並拍攝電腦斷層,若骨頭條件允許,則安排第一階段植牙手術植入人工牙根,等待4~6個月骨頭整合時間,再接著進行第二階段手術。

第二階段手術結束後,大約2週拆線後,就可以到義齒補綴科製作假牙。骨頭條件佳的病人,醫師若評估適合,可以一次做完第一和第二階段手術,縮短等待時間。

 

 

植牙前先評估 你是這些不適合植牙的人嗎?

不過王少君也表示,植牙優點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植牙,包括頭頸部做過放射線治療、有自體免疫疾病、有在服用免疫抑制劑或特殊骨質疏鬆症或骨癌藥物的病人,都需要由醫師和牙醫師仔細再評估;另外,抽菸也已經被研究證實會顯著增加植牙失敗率,菸癮很大、無法戒菸的人也不適合;有牙周病的則需要先治療牙周病 ,等病情控制下來後才能接受植牙的治療,否則失敗率亦會大幅上升。

王少君提醒指出,所有的牙科治療都不是一勞永逸的,植牙也是。若是口腔衛生維持不當,人工植牙亦會發生植體周圍炎,嚴重者甚至需移除已種進去的人工植體。因此,不管選擇何種治療,維持口腔衛生並定期回診,才是長久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