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所有的不快樂,這本書都有答案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
做事前猶猶豫豫,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好,惹人嘲笑和嫌棄;
太在意別人看法,旁人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讓你心緒不寧一整天;
常常羨慕身邊的人,他們有錢有愛,對比之下,覺得自己很失敗…
生活裡很多人,活得焦慮又擰巴,心裡像有個災難放大鏡,外界一絲風吹草動,都能引發一場猛烈風暴。
長此以往,整個人變得越愁眉不展,鬱鬱寡歡。
對此,作家張佳瑋說:
“能直接讓我們開心的,只有我們自己;阻礙我們開心的,也只有自己。”
在張佳瑋看來,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往往是源自於自己。
長期性精神緊繃,習慣性胡思亂想,只會讓人在內耗的漩渦裡越陷越深。
為了幫助更多人找到快樂的秘方,他把自己的感悟和見解,寫進新書《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
如果你常常悒悒不樂,一定要讀讀這本人生快樂指南。
所有的不開心,這本書裡都有答案。
1
人一旦顧慮太多,快樂就會變少
我曾在後台,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
她剛來到新單位時,因為工作能力出色,被領導安排當著全公司的面做總結。
為此,她提前準備了很久,但報告前夕,還是緊張得徹夜難眠。
她一會擔心自己的PPT不精美,一會擔心自己講解不流暢,甚至腦補出了自己表現不佳,被眾人嘲笑的情形。
導致第二天發言時,她緊張得聲音發顫,台下也是噓聲一片。
這次失誤過後,她變得愈發敏感。
同事們在聚會時,坐得稍微離她遠些,她就擔心大家在背後議論自己;
領導者迎面走來,忘記和她打招呼,她就覺得領導對自己失望至極。
長此以往,她整日心神不寧,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為此,她在後台留言求助,希望能得到建議。
我思來想去,給她推薦了《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一書,並和她說了作者張佳瑋的一段紮心經歷。
小時候,張佳瑋因為相貌平平,常覺得自己被全世界針對。
例如,看到別人交頭接耳,他就會覺得大家在嘲笑自己;
遇到長得好看的人,他就會莫名自卑。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活在巨大的內耗中,每天活得如履薄冰。
後來他才發現,別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關注自己,是自己過分憂慮,把事情想嚴重了。
讓人痛苦難熬的,並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是自己過度思慮製造的幻覺。
在書裡,張佳瑋總結:很多人不快樂,往往活在別人的眼光和審判裡。
其實很多事情,並沒有你想得那麼糟。
太在意外界的看法,糾結自己無法掌控的事,就是親手讓自己陷入痛苦和崩潰。
就像作家章岩說的:
「太在意別人的評價,生活就會失去方向,就像在漩渦裡打轉的小船,遲早有一天,會葬身水底。”
凡事往積極想,往好處看,生活處處都有彩蛋。
2
成年人的心情,都是自己給的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
“人最大的消耗,不是來自智力或體力的透支,也不是來自跟同類的爭鬥,而是來自自己對自己的戰爭。”
很多人活得不快樂,表面源自周圍環境,實際上是內心無止盡的自我拉扯所導致的。
但生活是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過於敏感多思,習慣對周遭環境做出負面解讀,只會讓內心陷入痛苦的死循環。
學會停止災難化思考,才能停止無謂的內耗,從容地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
書裡,張佳瑋分享了一段發人深省的經歷。
畢業後,他因為是自由工作者,沒少受到旁人非議。
有次,朋友問張佳瑋:
“你沒有單位,萬一以後生病、出意外怎麼辦?是不是太沒有安全感了?”
張佳瑋回答:
“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只要人有價值,沒有單位,也能活得很好。”
在張佳瑋看來,自由業人際關係簡單,時間安排靈活,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這些年,他忙時寫稿出書,閒時四處旅遊,內心豐盈且滿足。
後來,紙媒走了下坡路,他反而一躍而上,成為知名作家。
正如書中所說:
“世上唯一能決定我開心或不開心的,只有我本身。”
一個人想活得快樂,需要說服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