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最怕缺鎂?醫師:心臟不好的人,建議多吃含鎂高的食物

心臟病最怕缺鎂?醫師:心臟不好的人,建議多吃含鎂高的食物
value101 2025-07-11 檢舉

「我查過很多遍心臟了,但醫生卻提醒我注意鎂的攝入,是不是我一直忽視了?」 這是一個剛接受心電圖檢查的工程師說的話。

心臟出了問題,通常人只想到控制血壓、控制血脂,很少有人第一時間想到鎂,但鎂這個元素,在心臟的整個運作中,處於極為基礎的位置。

一旦缺乏,它帶來的影響往往不是直接看得見的問題,而是透過打亂整個身體的節奏,慢慢累積失控的後果。

 

大部分人都沒真正搞清楚心臟是怎麼跳的,它不是靠一根線拉動,也不是一個機械泵,而是一塊依靠電信號指揮的肌肉,每一次跳動都靠鈉、鉀、鈣、鎂這些電解質在細胞內外產生電壓差。

鎂負責穩定節律,抑制過度興奮,防止鈣離子在心肌細胞裡堆積,換句話說,它不是發號施令的人,但它是保持秩序的人。

沒有足夠的鎂,心肌容易痙攣,電訊號不流暢,出現心律不齊, 輕的讓人覺得心慌,重的直接引起心動過速或驟停。

 

有些人常年心跳偏快,查不出原因,吃藥又控制不住,往往問題就在微量元素上, 這不是玄學,是細胞工作機制的問題。

鎂參與上百種酵素的催化,是細胞能量轉換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心肌耗能高,對它的需求更強,一旦缺口沒補上,表現出來的就是持續性的疲勞、胸口發緊、心跳亂。

把蛋白質、脂肪、碳水放在前排,卻對這些「無熱量」的元素掉以輕心 ,鎂就是典型代表,它不提供能量,不參與結構搭建,但它是調節系統的指揮者,沒有它,身體這台機器運行起來就會卡頓。

 

在這種背景下,透過天然食物補充鎂,變得格外重要。

但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行,含鎂高也不是唯一標準,吸收率和食物搭配才是關鍵。

像燕麥,它的優點不只是含鎂量高,更重要的是,它同時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這種纖維能降低膽固醇,又不會幹擾鎂的吸收。

 

黑豆則提供了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和抗氧化物質, 它的鎂以結合態存在,不容易在烹飪中流失,而且搭配穀物類能提高生物利用率。

黑豆的作用更加全面,黑豆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其中的鎂元素是以與蛋白結合的形式存在,這種結構進入小腸後不容易被破壞,也就更容易被吸收利用。

而黑豆中的植物雌激素還可以改善血管彈性,對心臟形成保護作用,長期吃黑豆的人,血壓和血脂水平普遍較穩定,心臟負擔自然減輕。

 

菠菜雖然被大多數人認為只是補鐵,但它的鎂含量其實遠超一般綠葉菜, 很多人擔心菠菜裡的草酸會影響營養吸收,但鎂在菠菜中的結合方式決定了它釋放較慢、吸收相對穩定。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