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提醒:吃西瓜時,要多注意這4點!

「我吃西瓜只是為了解渴,醫生,我這血糖飆上去,是不是跟它有點關係?」 一位65歲男性在門診時的疑問,點出了很多人日常飲食中沒注意的小細節。
西瓜甜,水多,夏天解暑,但每年總有人因為吃它出了問題,不是說不能吃,而是吃得方式不對,可能悄悄給身體埋下隱患。
尤其是像西瓜這種含糖高、水分多、容易滋生細菌的季節性水果,一旦吃法不對,影響的就不僅是腸胃,還有血糖、血壓,甚至感染風險。
特別是那些免疫力差、血糖波動大或腸胃虛弱的人,如果不把握住幾個關鍵點,吃一塊看起來無害的西瓜,很可能帶來的是一整晚腹瀉、整週血糖波動,甚至更嚴重。
別急著把問題歸結為「吃太多了」這麼簡單,細節上的忽視才是最大的問題,控制吃的量,這是最基礎的,但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西瓜的「量」該怎麼算。
一小碗切塊,大概也有200公克,糖分就夠影響血糖穩定的人一天的水果攝取了。
特別是一些人喜歡邊吃邊切、邊看電視邊啃半個瓜,沒注意就攝入了超標糖分, 尤其對糖尿病前期或已有血糖問題的老人,這就是隱形炸彈。
除了控制量,更大的問題是切開的西瓜放太久,西瓜切開就跟敞開蓋的飲料一樣,接觸空氣的一刻,細菌開始滋生,特別是在室溫下放超過2小時,就別指望還能是「安全的水果」了。
很多人圖方便,晚上切了西瓜放冰箱,隔天拿出來繼續吃,覺得只要沒變味就沒事, 但西瓜的糖分和水分是天然的細菌培養皿,即便在冰箱裡放著,也會滋生微生物。
表面看不出來,不代表細菌不存在,尤其是胃炎、腎功能較弱的人,吃了這種西瓜,往往比較容易拉肚子、胃脹,甚至引發細菌性腸炎。
更麻煩的是,有人還喜歡把西瓜冷藏幾天再吃,結果吃的是“清涼”,消化系統卻撐不住了。
有些人一吃完飯,立刻就切一大盤西瓜當“飯後甜點”,還有些乾脆飯前吃西瓜解渴,看起來沒毛病,但對胃來說,這可不是好習慣,飯後立刻吃大量水分高的水果,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
飯前吃,容易影響正餐食慾,還可能導致血糖提前升高, 特別是一些有基礎代謝慢、消化能力弱的人,飯前飯後吃太多西瓜,還真可能讓本該消化正餐的胃變成「果汁倉庫」。
這樣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慢性消化不良、胃酸紊亂,甚至影響營養吸收,還有一點,大部分人忽略得更徹底,那就是吃冰鎮太久的西瓜。
很多人覺得西瓜不涼就沒“夏天味”,從冰箱裡直接拿出來切了就吃,甚至有人喜歡吃半凍的“冰沙狀”西瓜,這種吃法刺激的是胃,打擊的是腸。
胃腸本來在夏天容易受冷飲影響,吃進極冷的西瓜,容易導致胃黏膜收縮,出現胃痙攣、疼痛、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