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愛吃蒸菜的人,胃癌、糖尿病的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研究發現愛吃蒸菜的人,胃癌、糖尿病的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value101 2025-07-11 檢舉

比起一桌子的炸紅燒,蒸籠裡輕飄飄的那一抽屜菜,或許才是長壽的秘密通道。

 

一項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聯合進行的長期追蹤研究表明,偏好蒸菜的人群,在胃癌與2型糖尿病的死亡風險上,明顯低於其他同齡人群體。下降幅度甚至達到了顯著的統計意義,研究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驚喜」。

這個結果聽起來有些出乎意料。蒸菜總給人一種「清淡無味」「像病號飯」的印象。但若將目光從味蕾挪到血管、胰臟與胃粘膜,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

 

首先得搞清楚,蒸菜究竟「好」在哪裡。

和爆炒、油炸、紅燒等高溫烹調方式相比,蒸煮 保留了食材最多的天然成分,尤其是那些在高溫下容易被破壞的維C、類黃酮、植化素等。這些名字聽起來像化學課,但它們在身體裡幹的都是「保命」的活兒。

例如維生素C不是用來防感冒的,它其實是對抗胃癌的頭號功臣。胃黏膜一旦長期接觸亞硝酸鹽(醃漬食品的常客),就容易發生癌變,而維C恰恰能阻斷這種致癌鏈。但前提是,它得活著進肚子,不被鍋鏟和高溫炸死。

 

蒸菜的另一個優勢,是「溫柔」。它不像油鍋咕嘟地滾,也不像烤箱裡火焰升騰,更不會像煎鍋那樣把邊角烤糊。

它就像是溫水泡腳一樣,給食材一個溫和的歸宿,也給腸胃一個舒適的入口。這種烹飪方式,減少了雜環胺、多環芳烴這些致癌物的生成,尤其是對喜歡吃肉的人而言,相當於給身體加了一道防火牆。

 

再看糖尿病這頭猛獸。很多人以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其實真正可怕的是和它「結伴而行」的併發症:眼睛、腎臟、神經,哪個都不放過。而飲食,正是防線的第一道。蒸菜 在血糖控制方面的表現也相當亮眼,原因之一是它通常不加或少加油鹽調味料,不容易引發胰島素反應過激。

而那些被油煎炒炸浸泡過的食物,不僅熱量高,還容易刺激胰島β細胞疲勞,久而久之,糖尿病風險自然水漲船高。蒸菜則像個溫和的調解員,既不激怒胰腺,也避免血糖過山車。

 

有趣的是,研究也發現,經常吃蒸菜的人,不僅胃癌和糖尿病的死亡率低,連體重、腰圍、血壓水平也普遍優於不吃蒸菜的對照組。這並非偶然。蒸菜的低熱量特性,使得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減少了脂肪與能量的攝取。它不“勾引味蕾”,不容易讓人暴飲暴食。

一份清蒸冬瓜和一盤乾鍋肥腸擺在面前,哪個比較容易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答案顯而易見。而真正的健康飲食,恰恰是那種「吃完不後悔」的。

 

再來說個鮮為人知的細節。高溫油炸的食物中,常含有一種叫做「丙烯醯胺」的物質。這玩意兒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明確列為「可能致癌物」的。而蒸菜,因為溫度控制得當,幾乎不產生這種物質。這就像兩條路,一條是濃煙滾滾,另一條是清風徐來,選哪條通往健康,大腦和身體都知道答案。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