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女子確診外陰癌!她的「壞習慣」為所有人敲響警鐘!值得借鏡

「你最近是不是胃口差了?怎麼感覺一個月不見人明顯瘦了很多! 」陳阿姨擔心地對老姐妹羅阿姨說。
「胃口還好,是身體出了問題。之前總覺得下面不舒服,起先以為是婦科炎症也沒放在心上,但上週去醫院檢查,查出是外陰癌 ,過幾天就準備手術了……”
看著好友關心的表情,羅阿姨苦笑著繼續傾訴:“醫生說是我以往不注意私處清潔,加上總用劣質衛生巾和衛生紙導致的。 誰能想到,我才58歲,馬上就要退休了卻得了這麼個病,希望手術順利吧……”
羅阿姨的事蹟讓人揪心,原來外陰也可能會患癌,那日常該如何預防外陰癌呢?
一、「外陰癌」到底是什麼?誘因有哪些?
外陰癌是一種發生於外陰皮膚、黏膜及附屬組織的婦科癌症,高發於停經後的女性中,在所有女性生殖系統癌症中佔2%—5%。外陰癌主要與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年齡增加、吸菸、不講衛生等因素有關。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科腫瘤專科陳睿介紹:早期外陰癌患者五年存活率高達90%—97%,如果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轉移,那存活率可能會降到50%—75%。一旦出現遠端轉移,那存活率會進一步下降到20%—30%。因此,如果出現不適症狀要儘早診檢查。
許多外陰癌患者一確診便是晚期,這是因為外陰癌患者起初多會有搔癢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陰道炎,未引起足夠重視。 等到進展嚴重,出現疼痛、潰爛等症狀後再去就診,多半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二、私處出現四個症狀,警覺外陰癌找上門
浙大二院婦科主治醫師翟凌雲提醒:出現以下幾種症狀,要引起重視,警惕外陰癌作祟!
外陰出現腫物: 外陰部出現腫物,最好盡快就診排查,可能是毛囊疥、假性濕疣、皮贅、前庭大腺囊腫等良性腫物,也可能是外陰癌,可透過切片檢查來鑑別診斷。
潰瘍長期不癒: 一般普通的潰瘍會在3—7天內自愈,有感染的經抗感染治療等後可在1—2週恢復,如果久治不癒或反覆發作,要警惕腫瘤作祟。
持續性搔癢: 私密處的搔癢症狀,很容易被當作陰道炎來處理。如果私處出現持續搔癢症狀,且有分泌物增多、反覆復發現象的,最好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有質地較硬的光澤白斑出現: 臨床觀察發現,許多外陰癌患者早期私處曾出現光潤白斑,摸起來質地較硬肥厚。